教学理念和方法改革
专刊投稿截止日期:2021-01-31
专刊介绍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过程,更是能力和素质养成过程。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素质的养成,都需要以一定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做支撑。相较于知识传递,能力和素质的养成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依存度更大:同样一个知识点,有的老师讲起来会清汤寡水、索然无味,导致学生鼾声一片;有的老师讲起来则能启发兴趣、引发思考、激荡共鸣,进而提升能力、启迪智慧。导致这种根本性差异的原因显然不在知识本身,而在于知识传递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因此,“学科知识枯燥”的判断是完全错误的,是老师不懂得或者惰于挖掘,不能够以先进的理念整合,以先进的模式和方法承载,进而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所导致的。对我国高校而言,“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教学内容方法陈旧”一直是影响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效果的“顽瘴痼疾”。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时代新人,就必须推进“课堂革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形态。 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关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关注提升教学层次、增强教学效果的老师显著增加。《大学化学》接受的有关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改革的论文大幅增多。为了形成推进合力、加强示范引领,编辑部决定汇集出版“教学理念和方法改革”专刊。希望广大教师以这些论文为借鉴,共同推进化学类课程教学改革再上新台阶,再显新成效,达成“两性一度”,推进课程一流建设。
针对设计型实验的特点,以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为目标,制定了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考核方法。通过实施设计型实验考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新性实践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线期末考试的探索与实践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为例,面对疫情期间的特殊性,从在线考试设计、在线考试准备、考试实施和学生反馈等方面对于在线考试进行了多维度的介绍,总结了经验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考试流程,为高校开展学生较多的公共基础课的在线考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本校分析化学教学团队采用学银在线平台(Xueyin online platform)、学习通(Xuexitong)与腾讯会议(Tencent meeting)三结合的“XXT完全线上”教学模式,成功开展了分析化学课程在线教学。该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了已有在线课程资源的作用,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XXT完全线上”教学打破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为有效实施在线教学提供了参考。
针对全英文授课中的一些普遍问题,结合作者近年来在相关化学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借鉴了Bachman语言能力模型,提出一种全英文化学课堂的设计新方法。课堂上积极主动、丰富的交流和反馈是形成有效教学的关键。鉴于此,全英文课堂中要特别关注五个要素:专业知识、语言知识、策略能力、语言环境和个人特征。因此在课程准备的过程中就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重新设计。同时,设计中必须意识到全英文教学中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培养的两个维度应该是相互支持和依赖的。实践表明,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正向激励、及时反馈和促进主动学习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程满意度。
通过总结本团队2020年春季学期对“医用有机化学”在线考试的考试方法、试题题型的设计,试卷难度的调控及防作弊措施的实施,对有机化学在线考试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有机化学课程开展在线考试提供参考。
以无机化学课程中晶体结构部分为例,提出线上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若干做法,以期为有效实施线上教学提供借鉴。
疫情期间开展了在线教学探索,基于同一教师对两个平行班不同时间授课的特点,在课前将课堂讲义做成语音课件进行直播授课。实践表明,此教学方法有利于避免教师出现口误,开展师生有效互动,降低学生缺课损失,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本教学实践为预防疫情常态化,将来更好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进行多元化授课提供了有益参考。
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两性一度”的课程教学要求,针对目前实验教学中撰写实验报告存在的问题,以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为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采取贯穿科研论文式实验报告撰写各环节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模式,该论文式实验报告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实验报告的各个部分与实际教学环节相统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协同优势,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轻度混合式教学指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资源用于在线预习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部分学生高中没有学过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导致其在工科基础课“近代化学基础”物质结构部分的课堂学习中遇到困难。从2015年起,通过4年的实践和改进轻度混合式教学:让学生线上进行自主预习并进行反馈,教师课堂讲授加入手机互动和小班研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没有采用轻度混合式相比有明显改进,并为后续构建渐进-混合式教学体系打下基础。
重排反应是大学有机化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普遍具有较为重要的合成价值。重排反应在各个章节均有涉及,分布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遗忘,因此对其进行归纳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独特角度对大学有机化学中涉及的重排反应进行了总结归纳,从机理层面出发的深入剖析将有利于对重排反应的理解和记忆。另外,还通过一些案例介绍了重排反应的归纳分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结果证明这类针对性讲解对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类似的方式也可以应用到其他系统性知识点的教学当中。
论辩教学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化学教学论”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从课前准备、课堂论辩、课后反思和评价三方面精心设计并实施了论辩教学。基于对学生书面论辩修改稿和学生期末考试作答情况的分析,可以认为实施论辩教学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化学专业师范生对化学教育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重要价值。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为例,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设计,通过分层教学满足个性化培养需求。基于大夏学堂在线学习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与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计算模拟软件、文献检索和办公软件的熟练使用是培养创新性化学类人才的必备工具。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构筑多维度的教学内容、模拟毕业论文、科研论文撰写和前沿文献推送等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
尝试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微课、QQ课程群、学生互助学习小组等举措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与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有机结合的改革与创新。补足目前教学过程中的短板,方便学生通过微课“直观”地理解理论,掌握实验原理。实践表明,两门课程均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为继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全面走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线上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教学方案,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演示实验视频,通过雨课堂+腾讯会议+微信群的形式,构建了高效的线上实验教学课堂。以“Cr(Ⅲ)系列配合物的合成与分裂能的测定”为例介绍了线上开展实验课的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发挥考试成绩在分析化学实验成绩评定中的作用,对分析化学实验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建立高质量的试题库,利用互联网在线考试平台进行在线考试。与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笔试模式相比,分析化学实验在线考试具有简单、高效的优势。
通过分析两篇前沿研究论文中的基础知识点,阐明了无机化学教学中基础知识与前沿研究的协同作用。
介绍了我们结合分析化学经典内容的讲授引导本科生了解分析化学学科的前沿领域和创新成果,着力激发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和实例,阐明了分析化学经典内容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源泉,以及熟练掌握、深刻理解分析化学经典内容对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为落地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我们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建设信息化资源平台,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混合教学的实施,包括课堂翻转、主题研讨和趣味实验等活动,结合多维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启学生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
以物理化学实验“粘度法测高聚物的分子量”为例,探索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程序包括学习主体及教材分析、制定实验教学目标、微课制作、课堂组织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并通过实践及统计假设检验,全面评价了该教学模式。
在无机化学教学学时压缩的背景下,综合考虑我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及目前无机化学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适度调整、拓宽和深化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并基于OBE理念,采用“模块化”教学、“分层化”教学及“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形成“知识-能力”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结合化学实践教学特点,分析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探索思政教育融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实践途径,提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方法,以“立德树人”为理念形成融会贯通、持续创新的新工科教育体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建设,系统推进大学组织模式、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师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构建一流卓越人才培养体系。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学生无法返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组利用自主开发的大型仪器虚拟仿真软件,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线上教学与实验;在学生返校后,又开展了真实实验。本文介绍了该次实验课程开展过程中的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及教学效果总结,提出了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翻转课堂倡导主动学习,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学习方法广受学生欢迎。翻转课堂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学生远离课堂的线上自主学习;第二,互动的、以课堂为基础的鼓励解决问题和体验式的学习活动。以翻转课堂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生物类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开展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分析学生的成绩表现和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满意度。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积极参与翻转课堂教学环节,整体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满意度较高,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优势明显。
反应速率和活化能测定是一个经典的大学化学实验,涉及很多的实验原理和复杂的数据处理及作图,因此存在教师课堂讲解费时和学生完成报告费力等问题。为了缩短教师课堂讲解时间,提高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并尽快掌握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及作图的技术,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受到了师生的欢迎,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其中情景教学是实现知识建构的重要手段。“一带一路”作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顶层合作倡议,是全球治理的新路径,是化学与社会课程中不断拓展和延伸的核心知识点。本文以“一带一路”为时代情境,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情景教学模式,探讨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全球变暖与冰上丝绸之路以及半岛无核化与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建设中的化学与社会关系归纳成一个完整的、可构建的知识与思想体系,促进化学与社会一流课程建设。
为了提高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拍摄制作了物理化学实验原理和操作视频,并基于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SPOC和慕课堂,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习效果,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核磁共振在化合物结构鉴定、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器分析手段,也是大学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重要内容。借助于现代化教育手段,可以拓展课前课后学习时间,对核磁共振实验项目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教学设计,构建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以超分子化学课为载体,基于“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特色实验教学三方面进行教学革新,构建了一套“对分课堂”教学新模式,激励学生进行挑战式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步提升高年级本科生的素质、能力和知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慕课的迅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成为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各大高校以打造“金课”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金课”背景下,笔者结合慕课平台和自建的微信公众号,分别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布置由简单到复杂的进阶式任务。基于任务驱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在上一个学习任务中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并有针对性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任务,形成动态化的教学设计。结合案例展现了“进阶式动态教学”模式,说明层层优化教学的具体过程。教学实践结果证明,这种基于任务驱动的进阶式动态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基于在高等院校进行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包括知识预留、学生预习、提出问题、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五个过程的索授式授课模式,并在大学化学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尝试。应用结果表明索授式授课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有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根据教学实践效果,从生理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和社会学角度,讨论了索授式授课模式的理论应用意义,希望对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有借鉴作用。
围绕完善优课,打造“金课”的理念,推进混合式教学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乙醚的制备为例,详细阐述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教学实践说明混合式教学辅以实验的创新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前的自学成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索欲,而且还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提高教学的创新性,可在实验教学中推广。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精神内核,核心素养为师范生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并指出了明确的改革方向。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学科综合素养,只有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才能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从而增强师范生的教育实力,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便能在优秀师范生的带动下,彰显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作为中学化学知识的加强与延伸,大学有机化学教学已然成为化学师范生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基石。因此,我们要在大学有机化学的师范教育中融入核心素养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使师范生将“所学”内化吸收为“所用”,培养师范生自身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日后成为优秀教育工作者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
提高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本文列举了部分与无机化学理论知识相关的生活现象和科学研究进展,并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这些内容的引入可以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为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根据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提出课程思政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讲解思政内容、在实验报告中总结思政内容,加强了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期望为实验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量子化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在开展“量子世界探秘”通识教育时,采用了类比教学方法,将知识点以概念类比、文化类比等方式进行归纳分析,有效解决了学生物理基础弱、课程专业性强之间的矛盾,降低了学习难度,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深奥理论知识时产生的排斥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科交叉意识。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主要的职责。本科阶段是科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而实验教学是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系统介绍了在“基础型-综合型-探究型-设计型”多层次、递进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扶-牵-引-放”四步教学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了知识和技能传授与科研创新素质培养并重的教学目的。
高分子化学本身内容繁杂,课程中涉及众多概念、原理、公式,复杂难懂,理论性较强,学生综合理解难度大。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师生使用方面的优势及其应用价值,并将思维导图与高分子化学的课程学习相结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高分子化学知识架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当前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存在重讲授轻实验、重验证轻探究、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抑制等问题,我们将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进行探索和实践。改变课前和课中学习方式,课前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知识传授过程,课中师生研讨完成知识内化过程,将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表达交流等能力。我们发现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实验操作失败率、实验产物收率、实验报告质量、理论考试成绩等实验课程综合能力上获得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