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第3卷,第2期出版日期 1988-03-15
-
今日化学
-
- 怀念陈光旭老师
- 吴永仁
- 1987年11月14日,我们的老师陈光旭教授因患心肌梗塞,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82岁。陈光旭教授为河南省浙川县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44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生前历任北平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及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化学教育》杂志主编、《大学化学》杂志顾问、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及北京市人大代表等职。
-
1988, 3 (2): 1-2.
DOI: 10.3866/PKU.DXHX19880201
-
- 高技术晶体材料—BGO
- 范世(马豈)
-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的实验高能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在西欧核研究中心(CERN)领导进行一项大规模的科学实验L3,即模拟宇宙初开时大爆炸过程,弄清楚宇宙最基本的东西“层子”是什么?这次实验不仅规模大,设备材料也复杂。用16台大计算机、7千吨铁、1千吨铝、3百吨铀,还有10吨锗酸铋(BGO)晶体。这种晶体是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研制提供的。本刊特约请该所撰文介绍这种新型闪烁晶体材料的特性、组成、结构、发光机理、物系相图、单晶生长原理,以及化学组成与结构缺陷、晶体闪烁性能的共系,说明了近代化学、材料科学在高技术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
1988, 3 (2): 3-7.
DOI: 10.3866/PKU.DXHX19880202
-
- 应用媒质的间接电有机合成
- 郑录, 罗兰
- 当用直接电解法合成有机物而效率不高时,可考虑通过媒质进行间接电合成,使媒质与有机物先进行反应,然后通过电极反应使煤质再生。媒质包括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电对、非金属离子或含氧酸根的氧化还原电对、有机胺、硫醚以及某些金属有机化合物等。美、日等已用间接法合成多种有机物并实现了工业规模的生产。我们正选一些易于工业化的课题,从基础研究入手并使之及早取代现有的某些污染严重、能耗过大的经典有机合成。
-
1988, 3 (2): 8-15.
DOI: 10.3866/PKU.DXHX19880203
-
教学研究与改革
-
-
动态与信息
-
- 钙原子光谱的数据处理程序
- 姜月顺, 宋利珠
- 我们使用WSP-1型平面光栅摄谱仪拍摄了钙原子在300nm—700nm之间的电孤光谱,光谱中出现电子在4s2,4s4p,4s4d,4p2等四个组态的光谱支项能级之间跃过所产生的单线系谱线和4d3D→4p3P0,4p23P→4p3P0两组复合三重线。我们在PC—8000和IBM微型机上用BASIC语言和FORTRAN语言编制了处理上述钙原子发射光谱数据的程序。
-
1988, 3 (2): 20-20.
-
今日化学
-
- 苯的结构是否必定是离域的?
- 赵济伯
- 关于苯的结构问题,从1865年Kekule提出第一个结构以来,至今已123年了,一直有争论,尚未完全解决。1872年Kekule进一步提出双键摆动学说。1899年Thiele提出余价学说。1930年前后Pauling把量子力学观念与经验知识相结合,创立共振论(RT),RT实质上是把价键(VB)理论的方法用于更为复杂的分子。根据RT,苯共振于两种Kekule(共振)结构之间。根据分子轨道(MO)理论,苯应描述为一种离域结构;这种观点已被普遍接受。
-
1988, 3 (2): 21-24.
DOI: 10.3866/PKU.DXHX19880206
-
-
- 计算机辅助物理化学教学程序系统的研制
- 陈志行
- 化学教学中,国外巳有不止一种计算机程序作为商品,但主要用于中学化学和高等学校中的普通化学。Tardy撰文报道了一个物理化学教学程序,它能提供物理化学数据、习题及其解答。要使计算机能在辅助教学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关键在于编制质量高的程序。必须从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广泛的教学内容中提炼出适宜于用计算机辅助的方式和内容,还要在程序中作出精心的设计使它能促进学生的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并且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风和全面、周密地处理问题的习惯。
-
1988, 3 (2): 26-27.
DOI: 10.3866/PKU.DXHX19880208
-
- 引进有机化学CAI软件试用报告
- 沈开惠
- 美国伊利诺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用微电脑辅助有机化学教学已有十余年历史,该校Smith S.G.设计的《有机化学入门》(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下同)软件是世界上第一套专科水平的有机化学CAI软件。在美国被誉为最好的教学软件之一。截止1985年春,在美国已为千余所高级中学、专科和本科院校所采用。
-
1988, 3 (2): 28-29.
DOI: 10.3866/PKU.DXHX19880209
-
知识介绍
-
- S-P混杂与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 周公度
- 在常见的同核双原子分子中,F2,O2分子轨道能级高低的顺序和N2,C2,B2者不同,这是由于s-p混杂引起的。在结构化学教学中,怎样说明s-p混杂的含义?怎样从分子轨道图形上进行理解?s-p混杂与sp杂化有何差别?s-p混杂对轨道性质有何影响?N2和O2的MO能级高低次序不同,NO的能级次序和哪个相似?本文拟简单地说明这些问题。
-
1988, 3 (2): 30-32.
DOI: 10.3866/PKU.DXHX19880210
-
今日化学
-
- 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能级和光谱
- 冯文麒
- 稀有气体氩、氦、氪、氖、氙和氡等六种元素,早在1884—1900年就相继被发现。近十年来稀有气体的制备、应用都取得了很大成果;稀有气体及其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也有很大进展。在化学学科内逐步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稀有气体化学目前高等学校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都介绍了稀有气体及其化合物。在教学中介绍稀有气体的独特的原子结构,有利学生加深对原子结构理论的理解。
-
1988, 3 (2): 33-36.
DOI: 10.3866/PKU.DXHX19880211
-
-
-
化学实验
-
- 氨基乙酸的测定——水-乙醇混合溶剂的滴定法
- 王志铿, 方国春, 赖道荣
- 在混合溶剂中的极弱酸的滴定分析工作报道得很少。氨基乙酸的测定通常是使用冰醋酸介质的非水滴定法,由于其实验耗资较大,一般学校均难以开出此实验。据报道,对CKa<10-8的极弱酸的测定,除非水滴定法外[1],还有直线法[2,3]等。本文研究了乙醇混合溶剂中测定氨基乙酸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滴定体系的pH突跃明显,做电位滴定和指示剂滴定均可,其耗资仅为用冰醋酸介质的四分之一左右。
-
1988, 3 (2): 41-42.
DOI: 10.3866/PKU.DXHX19880214
-
今日化学
-
- 镁当量测定的改进意见
- 胡绍宁
- 按中山大学,辽宁大学等校编的《无机化学实验》58页图3-1的装置测定镁的当量,误差较大。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管(3)在塞上橡皮塞时,管内空气被压缩(气压增大),导致量气管(1)内水面下降和漏斗(2)内水面升高。因量气管至漏斗的各部分内径不等,使上述两水面升降程度不等。
-
1988, 3 (2): 42-42.
DOI: 10.3866/PKU.DXHX19880215
-
-
学生园地
-
-
师生笔谈
-
-
动态与信息
-
- 无机化学教学研讨会
- 晖
- 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吉林大学化学系联合筹办的“无机化学研讨会”于1987年10月10—1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北大,复旦等16所综合大学、师范院校和工科院校无机化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参加了会议。
-
1988, 3 (2): 49-49.
-
自学之友
-
-
动态与信息
-
-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第六次大会
- 陈笕
- 42位化学部委员和中科院化学部所属15个研究所的所长以及部分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同志就如何在新形势下促使科学技术持续稳定地发展作了重要讲话。
-
1988, 3 (2): 51-51.
-
- 山西大学化学系开设“有机光化学实验”课
- 陈兆斌
- 山西大学化学系为了与专业课——“有机光化学”配合,对应用光化学专门组的本科四年级学生开设了“有机光化学实验”课,学时数为30—36,主要实验内容有:(1)光化学基本实验技术(光源及光反应器的选用、高、低、中压汞弧灯的特性、分子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2)有机光化学反应(羰基化合物的光还原、芳香化合物的光反应、光化合成笼状化合物、光环化、光二聚、光取代、光合成、光氧化等);(3)文献实验。
-
1988, 3 (2): 51-51.
-
今日化学
-
-
化学史
-
-
动态与信息
-
- 第31届国际化学学术会议在保加利亚召开(1987、7、索菲亚)
- 彤
- 学术会议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IUPAC)主持在保加利亚索菲亚科学文化宫举行。世界各国到会代表约有2000人。我国科学院和高等学校有10位代表应邀出席。会议有11个大会发言,涉及当今化学各前沿领域。我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王永令教授作题为“陶瓷相变与能量转化应用”报告。Rao教授(印度)以“固态化学进展”为题介绍了超导材料的发展,Oki教授(日本)报告的题目是“化学与决策”,Plate教授(苏联)介绍了液晶高分子的新突破”等等。
-
1988, 3 (2): 57-57.
-
国外化学教育
-
-
动态与信息
-
- 第九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在巴西召开
- 华彤文, 陆曜南
- (1987.7.圣保罗) 第9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9-ICCE)于1987年7月26日至31日在巴西国圣保罗市召开,主办单位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巴西化学会等,有36个国家和地区约400人参加,中国有3名代表出席,大陆2名台湾1名。会议主题是“化学与新时代,,围绕主题分为三个专题:(1)改善化学教育的各种环境(2)向公民普及化学教育(3)化学教学的研究。每个专题各有3个大会发言、2个专题报告和1次分组讨论。会议期间展出的书面报告约有300篇左右,其中属于第3专题的最多。
-
1988, 3 (2): 61-61.
-
-
-
- 第三届全国物理有机化学讨论会
- 吕迎潮
- 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物理有机化学讨论会于1987年10月17日至21日在苏州召开,会议由南开大学主办。与会代表约150人,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40余人。著名化学家刘有成和蒋锡夔教授分别致开幕词和闭幕词。会议录用了190篇论文,交流形式有专题报告,论文报告和墙报展讲,本次会议保持了前两届会议的传统,坚持口头报告和墙报在学术上等同,并开展了优秀墙报评选活动。会议还组织了1次专题讨论会。
-
1988, 3 (2): 63-63.
-
- “The Sadtler standard Spectra”《萨德勒标准光谱》
- 杨凤莲
- 《萨德勒标准光谱》是由美国费城萨德勒研究实验室(Sad(?)ler Reserch Laboratories,Inc.)自1966年以来连续编印出版的各种化合物的多种谱图,是当今世界上最大型谱图集,收集的谱图数量最多,品种齐全。包括的品种有《红外光谱(棱镜和光栅)》、《核磁共振》、《碳-13核磁共振》、《喇曼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差热分析》、《高分辨红外光谱》,以及《红外蒸气相光谱》等。
-
1988, 3 (2): 64-64.
-
- “Best Synthetic Methods”《最佳合成方法》
- 陈竹雯
- 随着有机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合成方法应运而生。面对众多、各异的合成方法和试剂,化学家们常常不知所措,如何正确恰当地选择最佳合成方法和试剂已成为化学家们所关心的问题。为此,美国学术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最佳合成方法》丛书,丛书分几个专题论述了当前使用价值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几种方法。
-
1988, 3 (2): 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