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大学化学
大学化学
首页
期刊信息
刊物介绍
编委会
读者中心
在线预览
过刊浏览
按栏目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全年目录
读者订阅
作者中心
在线投稿
征稿简则
教研论文撰写
投稿指南
中图分类号查询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人中心
审稿须知
专家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English
本期目次
2012年,第27卷,第6期
出版日期 2012-12-25
今日化学
卟啉的生物合成途径与化学合成方法的比较
苏优拉, 张逸, 李嘉宾, 陆军农
对卟啉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化学合成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尝试通过比较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以期对卟啉化学合成方法的改进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2012, 27 (6): 1-11.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01
4386
摘要/Metrics
4252
PDF(1074KB)
教学研究与改革
浅谈高师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从一个学生的视角
张婷
以切身的感受,提出了改革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的想法:通过提高教师教学素质、改变实验教学方式和化学实验成绩评价方式等措施来提高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012, 27 (6): 12-14.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02
2009
摘要/Metrics
791
PDF(780KB)
以问题引导法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教学
袁孝友, 李村, 王来英
将无机化学中元素及化合物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问题,以问题引导法组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
2012, 27 (6): 15-17.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03
2095
摘要/Metrics
712
PDF(757KB)
启发式教学在立体化学手性分子教学中的应用
张军, 王启宝
以有机立体化学中的手性分子教学为例,探讨兴趣启发、重点启发、问题启发和规律启发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立体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2012, 27 (6): 18-2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04
2024
摘要/Metrics
834
PDF(1086KB)
制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郝文博, 景德生, 车文实
介绍在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2012, 27 (6): 21-24.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05
2085
摘要/Metrics
1078
PDF(1356KB)
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新体系的构建及实践
李建强, 鲁毅强, 范慧俐, 刘杰民, 曹艳秋, 弓爱君
在仪器分析及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组织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突出了课程体系的现代性和实用性;采用交叉进行、循环作业的方式,弥补了单项实验仪器台套少的不足。
2012, 27 (6): 25-2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06
2168
摘要/Metrics
850
PDF(746KB)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李爱峰, 孙爱玲, 柳仁民
针对现行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验证性实验偏多、缺少条件实验、忽视样品的预处理等问题,提出了改革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从筛选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验,重视样品的预处理和实验条件的选择,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等方面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内容改革进行了探讨。
2012, 27 (6): 29-3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07
2271
摘要/Metrics
673
PDF(781KB)
无机元素化学课程教学与大学生能力培养
张欢, 杨定明, 戴亚堂
介绍在无机元素化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新举措。通过采取诸多措施——在问题中学习、拓展课外知识、交流与讨论、实验与研究、责任感与使命感教育等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模式改革等,不断提升大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及研究能力。
2012, 27 (6): 34-3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08
1935
摘要/Metrics
671
PDF(734KB)
知识介绍
绿色化学在无机合成化学中的应用
张国春, 谢钢, 杨奇, 陈三平, 高胜利
以典型实例说明绿色化学在现代无机合成方面的应用。涉及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超临界流体中的无机物合成、溶胶-凝胶技术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绿色电解合成无机物、无机物的低热固相合成、高温超导材料的化学合成、离子液体等7方面。
2012, 27 (6): 37-45.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09
3965
摘要/Metrics
1737
PDF(882KB)
化学实验
在物理化学实验中引入纳米光催化综合实验
周爱秋, 马跃宁, 许效红
将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引入物理化学实验,建立了基于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光吸收特性表征及光催化降解有机物活性研究的综合性开放实验,考察了光催化剂的尺寸、形貌、表面微结构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2012, 27 (6): 46-5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10
2535
摘要/Metrics
1085
PDF(1009KB)
水相Heck反应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查正根, 张振雷, 郑小琦, 汪志勇
介绍PdCl
2
催化的水相Heck反应在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采用超声波、微波方法改进Heck反应,以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产率;设计了探索性的绿色有机化学实验。
2012, 27 (6): 51-53.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11
3136
摘要/Metrics
1242
PDF(780KB)
等电位间隔法处理电位滴定数据
冯俊贤, 刘元昀, 杨新华, 孙晓丽, 李家栋
在两点电位滴定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等电位间隔法处理电位滴定数据。经对文献和实验数据处理,结果与二阶微分法一致。
2012, 27 (6): 54-5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12
2208
摘要/Metrics
1361
PDF(773KB)
荧光小分子2-氨基-7-甲基-1,8-萘啶与存在碱基缺失损伤的ds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高强, 苑霞青, 王玮, 漆红兰
采用光谱法研究了小分子2-氨基-7-甲基-1,8-萘啶与存在单碱基缺失损伤的ds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小分子与dsDNA结合后,其位于330nm处的吸收峰降低并在350nm处产生了新的吸收峰,表明二者有强烈的相互作用。dsDNA的圆二色光谱表明相互作用导致dsDN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
2012, 27 (6): 57-60.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14
2121
摘要/Metrics
719
PDF(845KB)
师生笔谈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两个问题的讨论
张晨曦, 王雪峰
针对大学化学课程中价层电子对互斥(VSEPR)理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和讨论VSEPR理论对于含有多重键分子构型的应用和AL
5
分子构型的特殊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2012, 27 (6): 61-64.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15
2704
摘要/Metrics
1075
PDF(888KB)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实验条件的控制
嵇正平, 郁金丹, 胡效亚
以间苯二酚-KMnO
4
发光体系为研究对象,试验了发光强度I与试剂(被测物)浓度
c
的关系。发现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I-
c
"非线性"乃至"非单调性"关系的主要原因是检测过程中反应时间过长,提出了一些使检测线性范围增宽的措施。
2012, 27 (6): 65-6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16
2254
摘要/Metrics
767
PDF(791KB)
自学之友
有机分子的4种立体结构表达式及其相互转换
曾育才, 刘小玲
通过总结归纳4种立体结构表达式(楔形透视式、锯架透视式、纽曼投影式、费歇尔投影式)的书写特点,对含两个不同手性碳的有机分子结构式提出主键和共平面概念,并以此为主线,得到了4种立体结构式之间相互转换方法的一般规律。
2012, 27 (6): 69-76.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17
3523
摘要/Metrics
1344
PDF(937KB)
杂化电子的离域和轨道杂化的起因
周再春, 刘秋华
从杂化电子离域的角度讨论轨道杂化的产生,提出电子交换是轨道杂化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分子相对离域能和绝对离域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说明相邻原子轨道之间的电子离域对体系稳定的重要性,并用电子离域的观点对杂化分子的许多现象进行了解释。
2012, 27 (6): 77-79.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18
3748
摘要/Metrics
1902
PDF(859KB)
一元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计算公式的使用条件
张耀东, 蔡亚楠, 刘爱华
利用质子条件式(PBE)推导了一元弱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各类计算公式,对它们的使用条件进行了解释。
2012, 27 (6): 80-82.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19
6257
摘要/Metrics
2124
PDF(753KB)
化学史
鲍林对于血红蛋白分子学领域的贡献
张宏志, 李建
简单介绍了鲍林在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镰刀型细胞血红蛋白、分子进化生物学方面的贡献,讨论了鲍林的分子学成就对后续研究的影响。
2012, 27 (6): 83-88.
DOI: 10.3969/j.issn.1000-8438.2012.06.020
2478
摘要/Metrics
848
PDF(83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