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二甲基吡咯-3,5-二羧酸二乙酯的合成——推荐一个大学有机化学实验
Synthesis of Diethyl 2,4-dimethyl-pyrrole-3,5-dicarboxylate: Recommending a University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通讯作者:
基金资助: |
|
Fund supported: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采用Knorr吡咯合成法,以乙酰乙酸乙酯和亚硝酸钠为原料,在醋酸和锌粉作用下采用“一锅法”得到2,4-二甲基吡咯-3,5-二羧酸二乙酯。本实验涉及到控温、回流、重结晶、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实验操作和分析检测方法。该实验原料简单易得、产物收率高,结合波谱解析方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合成实验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杂环合成和波谱解析的理解与分析。
关键词:
Using Knorr pyrrole synthesis, diethyl 2,4-dimethyl-pyrrole-3,5-dicarboxylate was synthesized via one-pot method with ethyl acetoacetate and sodium nitrite as starting materials in the presence of acetic acid and zinc powder. The experiment involves the experimental operation and analyses including temperature control, reflux, recrystallization, melting point, IR and NMR spectroscopi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experiment are simple raw materials and high product yield. The experiment is helpful for cultivating and improving the synthesis ability of students, as well a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heterocyclic synthesis and spectral analysis.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汪剑波, 宗乾收, 沈锦锦, 毕成, 吴晨俊.
WANG Jian-Bo, ZONG Qian-Shou, SHEN Jin-Jin, BI Cheng, WU Chen-Jun.
吡咯及其衍生物作为有机化学中杂环化合物中重要的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与生命过程有关的两种含有吡咯环结构的色素中心——人类呼吸作用中血液的血红素和植物绿色光合作用中的叶绿素,它们是在生物细胞单吡咯化合物胆色素原中被合成的,这些有芳香性的吡咯在基础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1, 2]。吡咯类衍生物还普遍存在于生物碱,蛋白质,天然染料以及药物中。例如,在海洋细菌中发现的溴代吡咯衍生物(Pyrrlonitrin)具有抗真菌活性[3];常用于止痛和消炎的吡咯环类药物(Ketorolar),作用与吗啡硫酸盐相同,用于缓和术后疼痛;在农药方面,新型芳基吡咯类化合物,如杀虫杀蜗剂溴虫腈己广泛用于多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4]。此外,吡咯类化合物在香料、食品和功能材料等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本文介绍的是利用Knorr吡咯合成法制备吡咯类化合物2,4-二甲基吡咯-3,5-二羧酸二乙酯,其分子结构式如图1所示。
图1
1 实验目的
(1)了解吡咯类化合物的来源、结构、性质及用途。
(2)利用Knorr吡咯合成法制备2,4-二甲基吡咯-3,5-二羧酸二乙酯,掌握该方法的反应机理。
(3)熟悉控温、回流、重结晶、干燥等实验操作方法;熟练运用薄层色谱监测跟踪反应进度,并测试化合物的Rf值;熟悉化合物的熔点测定。
(4)了解并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和核磁共振谱图的解析方法。
2 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乙酰乙酸乙酯和亚硝酸钠为原料,在乙酸和锌粉作用下,利用一锅法合成产物,其路线如图2所示。
图2
图3
3 仪器与试剂
仪器:电磁加热搅拌器,数字熔点仪(上海申光WRS-1B),核磁共振仪(美国瓦里安Varian 400M)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热电)。
试剂:乙酰乙酸乙酯,冰醋酸,亚硝酸钠,锌粉,95%乙醇,硅胶薄板,石油醚,乙酸乙酯。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4 实验内容
在带有温度计的2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6.51 g乙酰乙酸乙酯(50 mmol)和冰醋酸(25 mL),置于冰水浴中。称量1.72 g亚硝酸钠(25 mmol)溶于3.5 mL水,加入恒压滴液漏斗中,缓慢滴加到三口烧瓶中,保持烧瓶内温度不高于10℃,约20 min内滴完,在此温度下继续搅拌1 h。另将3.1 g锌粉(47 mmol),分5批次加入反应液中,每次投放应缓慢,保证烧瓶内温度不超过25℃。加完锌粉后,缓慢加热升温,每隔10 min升温10℃,一直加热至120℃,回流继续反应30 min,用薄层硅胶板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倒入100 mL冰水中,出现大量固体,经布氏漏斗抽滤后用冰水洗涤。得到的固体经95%乙醇(25 mL)重结晶,干燥后得淡黄色固体产物,称重并计算反应收率。测定产物熔点、Rf值、红外光谱图及核磁共振谱图。
目标产物为2,4-二甲基吡咯-3,5-二羧酸二乙酯,熔点为135-136℃,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5 : 1作展开剂,Rf值约为0.32。IR(KBr):v 270,1690,1675,1480,1432,1280,1198,1094,780,772 cm-1;1H NMR (400 MHz,CDCl3):δ 9.28 (s,1H),4.27-4.36 (m,4H),2.56 (s,3H),2.52(s,3H),1.34-1.39 (m,6H);13C NMR (100 MHZ,CDCl3):δ 165.5,162.0,139.3,130.9,117.9,113.5,60.3,59.4,14.4,14.2,12.0。
5 讨论
1)本实验合成吡咯类化合物,在实验预习阶段,可适当安排学生查阅一些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吡咯类化合物的结构、来源、用途及合成等情况,这样既能拓展相关的背景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2)本实验反应的收率较高。在实验过程中,加锌粉步骤要小心,因为是放热反应,所以应少量多次加入,注意控制温度。加完锌粉后需缓慢升温,并加热至回流,确保锌粉反应完全,此时会产生大量固体产物,可能会影响搅拌,可补加一定量溶剂乙酸,使反应顺利进行。
3)本实验内容基于Knorr合成法,涉及到多步反应“一锅法”得到产物,对学生学习基础有机化学反应知识可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实验内容丰富,包括控温、回流、过滤、重结晶、干燥、薄层色谱、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的解析等。其中产物的检测部分(包括薄层色谱、熔点测定、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测试与解析)可根据具体的实验教学条件和实验学时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完成本实验全部内容大致需要4 h。
参考文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