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2018, 33(12): 100-112 doi: 10.3866/PKU.DXHX201807044

师生笔谈

分析化学中常用有机试剂的分子结构式及作用原理

崔文辉,, 贾如琰, 聂龙英, 张少飞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Organic Reagents Frequently Used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CUI Wenhui,, JIA Ruyan, NIE Longying, ZHANG Shaofei

通讯作者: 崔文辉, Email: cwh0939@126.com

收稿日期: 2018-07-27  

Received: 2018-07-27  

摘要

针对几乎所有新版《分析化学》教材中各类有机试剂分子结构式不断被删减的态势,本文以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及药学专业使用的3种经典《分析化学》教材为样本,收集了从初版到最新版本中用到的有机试剂的分子结构式约90余种,按其在分析化学中的用途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分子结构特点及作用原理。

关键词: 分析化学 ; 有机试剂 ; 分子结构式 ; 作用原理

Abstract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has been removed from most of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textbook of recent editions, this paper collected more than 90 organic reagents from three classic text books, categorized these molecules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and analyze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the mechanism of functions in applications.

Key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 Organic reagent ; Molecular structural formula ; Principle

PDF (968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崔文辉, 贾如琰, 聂龙英, 张少飞. 分析化学中常用有机试剂的分子结构式及作用原理. 大学化学[J], 2018, 33(12): 100-112 doi:10.3866/PKU.DXHX201807044

CUI Wenhui, JIA Ruyan, NIE Longying, ZHANG Shaofei.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Organic Reagents Frequently Used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University Chemistry[J], 2018, 33(12): 100-112 doi:10.3866/PKU.DXHX201807044

在分析化学的化学分析部分,从用作阳离子分组试剂的硫化氢的代用品硫代乙酰胺开始,到阳、阴离子鉴定试剂,酸碱指示剂,配位剂,金属指示剂,掩蔽剂,氧化还原指示剂,沉淀剂,显色剂等用到了几十种有机化合物[1-18]。由于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中包含有十分重要的信息,它在描述化学反应机理与解释现象和用途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早期出版的分析化学教材都包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1, 2, 5, 6, 11]。但十分遗憾的是,这些有机试剂中的一大部分尽管在分析化学中经常使用,在基础有机化学中由于分子结构特别复杂反而没有介绍,很自然的这些有机化学知识就成了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教学难点。

对此情况,分析化学教材通常采取的作法是避难就简,结构式越是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名称也比较繁琐,为图简便,在分析化学中大量使用有机试剂的俗名和商品名称而很少用其化学名称,尽可能不涉及有机试剂的分子结构式及参与的反应式。于是就出现了同一种分析化学教材,越往后面的版本当中所包含的有机试剂的分子结构式及参与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数量就越少的现象。表1是国内3种经典分析化学教材的不同版次中[1-18],化学分析部分所包含的13类常用“工具”性有机试剂的分子结构式数量的统计情况:初版依次是64种、67种、45种,最新版中相应数目为42种、34种、11种。其中,药学类专业使用的《分析化学》8个版次中列举出的有机分子结构式的数目依次是45、28、23、26、11、11、11、11,删减力度最大,其他院校的教材情况与此大致相同[19-22]

表1   3种分析化学教材中常用有机试剂的分子结构式数量

编者* 华中师院等 武汉大学等 南京药学院等
版次 1  2  3  4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阳阴离子鉴定试剂 17  12  2  6 11  9  0  0  0  0 13  0  0  0  0  0  0  0
有机元素及官能团鉴定试剂 0  0  0  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缓冲溶液组分 9  9  9  9 9  9  9  9  9  9 0  7  7  7  7  7  7  7
酸碱指示剂(水溶液) 2  2  3  2 2  2  2  1  1  1 2  3  3  3  2  2  2  2
酸碱指示剂(非水滴定) 0  0  0  0 0  0  0  0  0  0 6  6  6  6  1  1  1  1
络合剂(配位剂) 7  7  4  4 10  10  9  9  9  9 4  4  1  1  1  1  1  1
金属指示剂 5  5  0  0 5  5  0  1  0  0 5  6  2  2  0  0  0  0
有机掩蔽剂 2  0  0  0 8  8  8  8  0  0 0  0  0  0  0  0  0  0
氧化还原指示剂 2  2  2  2 1  1  2  2  2  1 2  2  0  0  0  0  0  0
吸附指示剂 4  0  0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0
有机沉淀剂 5  5  2  2 8  8  6  6  5  5 1  0  0  0  0  0  0  0
有机显色剂 5  4  0  3 7  7  7  7  7  7 12  0  0  0  0  0  0  0
有机萃取剂(螯合剂) 6  6  7  6 6  6  6  0  0  0 0  0  4  7  0  0  0  0
结构式数量合计** 64  52  29  42 67  65  49  42  33  34 45  28  23  26  11  11  11  11

*用初版的编者单位;**附录后的有机酸碱结构式因同一版本都相同而未统计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鉴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知识基础,对学生学习分析化学非常重要,因此,若在有机化学课程中讲授到相关化合物分子结构式及反应类型时,有意补充其在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及反应机理,能起到既同步于有机化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又兼顾到了在化学分析方面的应用的效果,真正体现知识的传承和同一专业课程群中的课程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关系[23]。本文收集了这3种版本分析化学教材中提到名称的绝大多数有机试剂的分子结构式,按照其不同的用途类型,分析其构造特点及反应原理,以期为学生学习分析化学课程奠定基础。

1 阳阴离子鉴定试剂

1.1 阳离子鉴定试剂

用于鉴定阳离子的几种有机试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图1所示,有些与金属离子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有些则生成可溶性或疏水性络合物且伴随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从而起到鉴定作用,其本质是有机沉淀剂或络合剂。从分子结构上分析,一般都含有―NH2、―OH、―COOH、C=O、C=S等基团,反应时其中的N、O、S原子提供负价的离子及未共用电子。根据其成键特征可分为如图2所示的5种类型。第一类:单纯以配位键形成络合物,(1) [1]、(2) [1]和(3) [5] 3种分子中均由氮原子提供电子,分别与缺电子具有空轨道的Bi3+、Fe3+、Co2+离子形成稳定的有色络合物。第二类:氧或氮负离子与金属离子直接形成离子键,(16) [2]、(12) [1]和(4) [11]分子中的O―H键断裂失去质子(H+)生成氧负离子,(6)中N―H之间的键断裂生成氮负离子。第三类:既有氧(或硫、氮)负离子与金属离子直接形成的离子键,又有未共用电子对与其形成的配位键,(7) [5]、(8) [1]、(15) [1]、(9) [1]、(10) [5]、(11) [4]。第四类,是阴阳离子直接结合形成难溶性化合物,例如(12) [1],(13) [5]是大体积的四苯硼负离子与K+形成了难溶性的盐,以及(14) [1]大体积的有机阳离子与含金属离子的络阴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盐。

图1

图1   阳离子鉴定试剂的分子结构式

(1)硫脲;(2)邻二氮菲;(3) 5-Cl-PADAB;(4)镁试剂Ⅰ (偶氮紫);(5)对-四甲二胺基-二苯甲烷;(6)试银灵;(7)茜素S;(8)二苯硫腙;(9)丁二酮肟;(10) GBHA;(11) PAN;(12)玫瑰红酸钠;(13)四苯硼酸钠;(14)罗丹明B;(15)铝试剂;(16)丙三醇


图2

图2   阳离子鉴定试剂分子结构中的成键特征


第五类,反应机理如图3所示。阳离子鉴定试剂(5) [1]先被氧化生成一种有色化合物,被鉴定金属离子与其中的还原产物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由于白色沉淀吸附深颜色的有机物再次发生显著的颜色变化,从而起到鉴定作用。

图3

图3   由吸附发生颜色变化的反应类型


1.2 阴离子鉴定试剂

用于鉴定阴离子的几种有机试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图4所示。

图4

图4   阴离子鉴定试剂的分子结构式

(17)联苯胺;(18)对氨基苯磺酸;(19) α-萘胺;(20)吡啶;(21)二苯胺;(22)品红;(23)茜素;(24)荧光黄;(25)曙红


1.2.1 鉴定SiO32-离子的反应

参照文献[2, 11],黄色硅钼酸铵生成后,再与(17)联苯胺[1]在弱酸性介质中反应,其中3分子联苯胺被硅钼酸离子中+6价的钼所氧化生成联苯氨醌,并与未反应的部分联苯胺及醋酸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蓝色的混合物。氧化还原过程电子平衡关系式见图5中(Ⅱ)式。

图5

图5   鉴定SiO32-离子的反应


1.2.2 鉴定NO2-反应

鉴定NO2-反应用到了(18)对氨基苯磺酸[1]和(19) α-萘胺[5]两种有机试剂,反应机理如图6所示,是基础有机化学中常见的重氮化反应和偶联反应,生成的最终产物是一种红色的偶氮染料[1]

图6

图6   鉴定NO2-离子的反应


1.2.3 鉴定CN-反应

鉴定CN-用到了(20)吡啶[6]和(17)联苯胺,反应如图7所示,关键生色的一步属于含氮亲核试剂(17)与羰基的亲核加成再消除水分子的反应,产物是亚胺类化合物。

图7

图7   鉴定CN-离子的反应机理


1.2.4 鉴定NO3-反应

二苯胺试法[1]鉴定NO3-,如图8所示,反应是在浓硫酸存在下,2分子(21)二苯胺在氨基的对位发生偶联,生成对二苯氨基联苯,再进一步被氧化成联苯胺醌式结构化合物,从而颜色加深。

图8

图8   鉴定NO3-离子的反应机理


1.2.5 鉴定SiO32-反应

用(22)品红鉴定SiO32-的反应原理,可借助Schiff试剂的制备反应来理解[24],如图9中的式(Ⅰ)、(Ⅱ)所示,在酸性溶液中,SiO32-主要以亚硫酸分子的形式存在,亚硫酸氢根离子对碳碳双键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另2分子亚硫酸与苯氨基之间的缩水反应,可使品红转变为无色化合物[1]

图9

图9   鉴定SiO32-离子的反应机理


1.2.6 鉴定F-反应

此反应机理与络合物的稳定常数有关,如图10所示,茜素与锆盐作用生成紫红色的锆-茜素络合物[4],再加入F-,则F-夺出络合物中的Zr4+生成更稳定的无色[ZrF6]2-,使溶液紫红色消失[11]

图10

图10   鉴定F-离子的反应机理


1.2.7 鉴定Br-反应

图11所示,鉴定反应中Br-先要氧化成Br2单质,再与荧光黄发生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生成四溴荧光黄[11],即曙红[11],从而颜色发生显著的变化。

图11

图11   鉴定Br-离子的反应机理


2 有机元素及官能团鉴定试剂

有机元素及官能团鉴定试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图12所示。

图12

图12   有机元素及官能团鉴定试剂的分子结构式

(26) 8-羟基喹啉;(27) 8-羟基喹啉矾的化合物;(28) 2, 4-二硝基苯肼;(29) 2, 4-二硝基氯苯;(30)苯磺酰氯;(31)对甲苯胺;(32)间苯二酚;(33)蒽酮


2.1 羟基的鉴定反应

图13所示,(27)[1],从分子结构上可以看作是2分子的(26)8-羟基喹啉[1]与矾酸分子中的羟基脱水而得,其本身呈黑绿色,溶于苯或甲苯变为灰绿色,遇到醇类以氢键形成溶剂化物显红色。

图13

图13   羟基的鉴定反应机理


2.2 羰基的鉴定

用(28) 2, 4-二硝基苯肼[4]作为鉴定羰基试剂,是利用了其与醛、酮中的羰基反应生成具有鲜艳颜色结晶的现象,反应原理是含氮亲核试剂对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见图14

图14

图14   羰基的鉴定反应式


2.3 胺类的鉴定

(29) 2, 4-二硝基氯苯[4]作为鉴定胺类的有机试剂,见图15,是利用了分子中硝基的强烈吸电子作用,导致苯环上与Cl原子直接相连的C原子缺电子而显正电性,胺分子作为亲核试剂与其发生亲核取代反应。(30)苯磺酰氯[4]作为鉴定区分3类胺的试剂,在有机化学中称兴斯堡试验(Hinsberg O) [25],是胺分子中的活性氢与酰氯的反应,从本质上属于取代反应。

图15

图15   胺类的鉴定反应式


2.4 糖类的鉴定反应

图16所示,5碳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失去水分子生成糠醛,与(31)对甲基苯胺中的氨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并脱水生成亚胺类化合物,继而与第二分子(31)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红色产物[4]。而用(32)间苯二酚[4]和糖类水解生成的5-羟甲基糠醛反应,根据产生红色缩合物的速度快慢来区分已酮糖和已醛糖的方法称Seliwanoff试验[4]。用(33)蒽酮[4]的硫酸溶液与糖脱水后的产物糠醛或5-羟甲基糠醛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称作蒽酮试验[4]

图16

图16   糖类的鉴定反应式


3 缓冲溶液组分

用于缓冲溶液组分的是一些常见有机酸、碱[4],见图17,自身能电离产生质子表现酸性,或者接受质子呈现碱性,或两者兼而有之。

图17

图17   用于缓冲溶液组分的有机化合物

(34)氨基乙酸;(35)一氯乙酸;(36)甲酸;(37)醋酸;(38)六次甲基四胺;(39)三乙醇胺;(40)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4 酸碱指示剂(水溶液)

图18所列的11种在水溶液里常用的酸碱指示剂中,除了酚酞[1]和甲基橙[5]分子结构常见于教材之外,其余的几种分子结构式非常鲜见。从形式上看这些分子结构式确实比较复杂,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从图19可以看出,酚酞的分子可以看作是由两个4-羟基苯基取代了邻羟甲基苯甲酸内酯分子中亚甲基上的两个氢原子后生成的衍生物。(42)百里酚酞与酚酞相比,只是分子结构中多了2种取代基。(43)酚红与酚酞相比,只是羧基变成了磺酸基,碳原子变成了硫原子而已,名称可以称作磺酚酞,其余4种化合物(44)-(47)可以看作是磺酚酞的衍生物。(48)-(50)是偶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相对比较简单。(51)中性红分子是二苯并吡嗪的衍生物。

图18

图18   几种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分子结构式

(41)酚酞;(42)百里酚酞;(43)酚红;(44)溴酚蓝;(45)溴甲酚绿;(46)百里酚蓝;(47)溴百里酚蓝;(48)甲基橙;(49)甲基黄;(50)甲基红;(51)中性红


图19

图19   从邻羟甲基苯甲酸到酚酞的分子结构式的演变关系

(a)邻羟甲基苯甲酸;(b)邻羟甲基苯甲酸内酯;(c)邻-二(4-羟基苯基)甲基苯甲酸内酯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可分为3种类型。第1类,酚酞和磺酚酞类。其变色机理类似,图20是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中酚酞的变色机理:先是内酯式水解开环生成具有游离羧基和醇羟基的羧酸式(Ⅱ),由于羧基的酸性强于酚羟基的酸性,故加入一定量碱后,羧基先被中和生成取代苯甲酸根离子(Ⅲ)。此时的中心碳原子仍是sp3杂化,3个苯环各自孤立,未形成共轭体系,所以是无色的。再增加碱的浓度,两个酚羟基上的质子被中和变为酚氧负离子,并且作为内部推动力,其中一个氧负离子反馈电子给苯环,驱使中心碳原子上的醇羟基以氢氧根离子形式离去,苯环自身变为醌式结构(Ⅳ)。两个苯环的大π键通过分子中心sp2杂化的碳原子与苯醌实现共轭,形成一个大的共轭体系从而显示出红色。

图20

图20   酚酞的变色机理


酚红[26]、溴酚蓝[26]、溴甲酚绿[27]、百里酚蓝[11]、溴百里酚蓝[11]等,都是弱酸,变色机理与酚酞类似,如图21以酚红为例[27]

图21

图21   酚红的变色机理


第二类,甲基橙是一种有机碱,因其酸式和碱式均有颜色而称为双色指示剂,它在水溶液里的解离作用和变色机理如图22中式(Ⅰ)所示:偶氮基中的1个氮原子结合1个质子后显正电性,引起氮氮之间的π键断裂及苯环内π电子向外迁移,进而分子结构转化为醌式,颜色相应发生变化,甲基黄[26]指示剂变色机理与此极为相似。甲基红[11]是一种有机弱酸,变色机理如图(22)中的式(Ⅱ)。

图22

图22   偶氮类指示剂的变色机理


第三类,(51)中性红[26]也是一种有机碱,分子结构中含有4个可以接受质子的N原子,易溶于水,并显深红色,变色原理是随着溶液pH变化,形体的颜色发生变化。

5 酸碱指示剂(非水滴定)

3种指示剂的分子结构式如图23所示,此外,还有(5)偶氮紫[11]、(43)溴酚蓝[11]、(45)百里酚蓝[11]等。

图23

图23   非水滴定常用指示剂

(52)结晶紫;(53)喹哪啶红;(54) α-萘酚苯甲醇


(52)结晶紫和(53)喹哪啶红有氮原子可接受质子而划分为弱碱,结晶紫属于三苯甲醇类分子,其碱式结构接受质子的过程如图24所示[11]

图24

图24   结晶紫的变色机理


(54)和(43)、(45)等由于分子结构中的酚羟基的电离属于有机弱酸,变色机理都基于其酸式结构与碱式结构所呈颜色不同。

6 络合剂(有机配位滴定剂)

有机络合剂分子中常含有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与金属离子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螯合物。除如图25所示的几种之外,(26) 8-羟基喹啉、(2)邻二氮菲也属此类络合剂,其常用于有机沉淀剂、有机掩蔽剂等,如图26所示[8]

图25

图25   络合剂(有机配位滴定剂)的分子结构式

(55)酒石酸;(56)颈基乙酸;(57)铜试剂;(58)乙二胺;(59) Trien;(60) ATA;(61) EGTA;(62) EDTA;(63) EDTP;(64) CyDTA或DCTA;(65) DTPA;(66) TTHA


图26

图26   络合剂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反应


7 金属指示剂

图27所示,金属指示剂是一种显色剂,它与被滴定的金属离子能生成有色络合物,此有色络合物的颜色与指示剂本身的颜色不同。从分子结构上分析,金属指示剂分子中酚氧或羧基氧上的负电荷会与金属离子形成离子键,同时邻近N原子提供未共用电子形成配位键,协同发生作用生成金属络合物,也呈现特定颜色[27],如图28所示。

图27

图27   常见几种金属指示剂的分子结构式

(67)铬黑T;(68)二甲酚橙(XO);;(69)酸性铬蓝K;(70)钙指示剂;(71)邻苯二酚紫;(72)钙黄绿素


图28

图28   金属指示剂EBT和XO的显色反应


8 有机掩蔽剂

常见有机掩蔽剂除了图29所示(73)-(82)外,还有(1)硫脲、(2)邻二氮菲、(54)酒石酸、(57)乙二胺及其同系物[8]、(38)三乙醇胺[8]、和(17)联苯胺[4]等。

图29

图29   几种有机掩蔽剂的分子结构式

(73)乙酰丙酮;(74)柠檬酸;(75)草酸;(76)磺基水杨酸;(77) 2,3-二颈基丙醇;(78)二颈基丙烷磺酸钠;(79) β-颈基丙酸;(56)颈基乙酸;(80)颈基乙胺;(81)维生素C;(82)羟胺


在络合滴定中,常利用掩蔽剂与干扰离子生成稳定螯合物、沉淀物,或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改变离子价态消除干扰,所以,掩蔽剂其实就是一些络合剂、沉淀剂等。(73)和(80)两种掩蔽剂的络合反应[图30所示27]

图30

图30   几种有机掩蔽剂与金属离子的反应式


9 氧化还原指示剂

常见的氧化还原指示剂除了图31中的4种之外,还有(21)二苯胺、(84)二苯胺黄酸钠等。这类指示剂的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根据颜色的突变来指示终点。如图32,二苯胺黄酸钠的还原态无色,氧化态为紫红色。

图31

图31   几种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分子结构式

(83)亚甲基蓝;(84)二苯胺磺酸钠;(85)邻苯氨基苯甲酸;(86)邻二氮菲-亚铁


图32

图32   二苯胺黄酸钠的显色原理


10 吸附指示剂

吸附指示剂因吸附到沉淀上的颜色与其在溶液中的颜色不同而指示终点,常用的有(23)萤光黄[11]、(87)二氯萤光黄(素) [18]、(24)曙红、(44)溴甲酚绿、(88)甲基紫、(18)氨基苯磺酸、(43)溴酚蓝、(89)二甲基二碘萤光黄[18]等。其中三种的结构如图33所示。

图33

图33   三种吸附指示剂的分子结构式

(87)二氯萤光黄(素);(88)甲基紫;(89)二甲基二碘萤光黄


11 有机沉淀剂、萃取络合剂(螯合剂)

有机沉淀剂除了图34中的(90)-(95)外,还有(26) 8-羟基喹啉[10]、(14)四苯硼酸钠、(10)丁二酮肟、(75)草酸、(57)铜试剂(简称DDTC)等。

图34

图34   几种有机沉淀剂的分子结构式

(90)氯化四苯砷;(91)对-氯(溴)苦杏仁酸;(92) α-亚硝基-β-萘酚;(93) N-苯甲酰-N-苯基羟胺(NBPHA);(94)铜铁试剂;(95)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


有机沉淀剂可以分为生成螯合物和生成离子缔合物的沉淀剂两类[8],生成螯合物的分子中有两个基团,一个是酸性基团,如―OH,―COOH,―SH,―SO3H等;另一个是碱性基团,如―NH2,―NH―,N=,CO―,CS―等。(93) NBPHA [6]和(94)铜铁试剂[7]的沉淀反应如图35所示。

图35

图35   几种有机沉淀剂的反应式


萃取剂其实就是一些有机沉淀剂或络合剂,萃取原理是金属离子与螯合剂生成中性螯合物分子,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被萃取,或者,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的大体积的配阳离子或配阴离子以及某些酸根离子能与阴离子或阳离子染料形成疏水性的离子缔合物,被有机溶剂萃取[10]

12 有机显色剂

有机显色剂分子结构中都含有偶氮基、对醌基和羰基等不饱和键生色团,以及氨基、羟基和卤代基等助色团,显色原理其实是这些分子与某些离子生成稳定的有色配位化合物或有色的离子缔合物。除了图36中的(96)偶氮胂Ⅲ [10]和(97)铬天菁S [10]两种外还有(75)磺基水杨酸[10]、(10)丁二酮肟[10]、(2)邻二氮菲[10]、(8)二苯硫腙[10]、(51)结晶紫[10]等。

图36

图36   两种有机显色剂的分子结构式

(96)偶氮胂Ⅲ;(97)铬天菁S


13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收集了3类院校编写的共18个版次《分析化学》教材中常用到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约90多种,特别是给出了结构比较复杂、教材中只有商品名和英文缩写的一些有机试剂的分子结构式。根据其在分析化学中的用途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分子结构特点及作用原理。从中可以发现有两个显著的规律:(1)酸碱指示剂、金属指示剂、吸附指示剂和显色剂等这4种试剂的结构式都比较复杂,但在结构上它们都非常相似,作用原理也类同,可细分为三苯甲烷类和偶氮化合物两大类。(2)阳离子鉴定试剂、有机沉淀剂、络合剂(螯合剂)、掩蔽剂、萃取剂这5种也是结构上非常相似的同一类化合物。因此,掌握了这3大类有机试剂的结构特征就相当于具备了理解大部分分析试剂的作用原理的基础,可以有效解决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因这些有机化学知识点欠缺,影响教学效果的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华中师范学院等三校合编.分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1: 44-579.

[本文引用: 20]

华中师范大学等三校合编.分析化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39-547.

[本文引用: 3]

华中师范大学等四校合编.分析化学(上册).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12-314.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上册).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9-377.

[本文引用: 12]

武汉大学等五校合编.分析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8: 37-515.

[本文引用: 7]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 43-529.

[本文引用: 3]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81-479.

[本文引用: 1]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上册).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57-281.

[本文引用: 4]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上册).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34-351.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上册).第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140-363.

[本文引用: 9]

南京药学院主编.分析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 19-293.

[本文引用: 14]

于如嘏主编.分析化学(上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72-232.

孙毓庆主编.分析化学(上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 88-191.

孙毓庆主编.分析化学(上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52-154.

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54-149.

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54-132.

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54-218.

柴逸峰,邸欣主编.分析化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44-161.

[本文引用: 4]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编.分析化学.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2-253.

[本文引用: 1]

胡育筑,孙毓庆主编.分析化学(上册).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2-142.

四川大学工科基础化学教学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编.分析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 53-66.

李克安主编.分析化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4-271.

[本文引用: 1]

亓英丽; 毕华林; 姜言霞. 大学化学, 2018, 33 (5), 21.

URL     [本文引用: 1]

曾和平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199.

[本文引用: 1]

李景宁主编.有机化学(下册).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90.

[本文引用: 1]

Bishop, E. Indicators; Pergamon Press: Germany, 1972; pp 71-697.

[本文引用: 4]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教研室编.化学分析(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5: 219-459.

[本文引用: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