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2021, 36(5): 2010004-0 doi: 10.3866/PKU.DXHX202010004

 

“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应用化学一流专业改革与实践

李毅群,, 刘杰, 李丹,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pplied Chemistry Specialty at Jin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Orientation Especially towards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Li Yiqun,, Liu Jie, Li Dan,

通讯作者: Email: tlyq@jnu.edu.cn (李毅群)Email: danli@jnu.edu.cn (李丹)

收稿日期: 2020-10-6   接受日期: 2021-01-27  

基金资助: 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课题.  H20200510

Received: 2020-10-6   Accepted: 2021-01-27  

Abstract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e applied chemistry specialty at Jinan University has formed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international orientation especially towards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This paper herein introduc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onstructing the first-class applied chemistry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aimed to the central task of "talent training",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d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applied chemistry specialty.

Keywords: First-class major ; Applied chemistry ; Reform and practice ; Talent training

PDF (68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李毅群, 刘杰, 李丹. “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应用化学一流专业改革与实践. 大学化学[J], 2021, 36(5): 2010004-0 doi:10.3866/PKU.DXHX202010004

Li Yiqun.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pplied Chemistry Specialty at Jin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Orientation Especially towards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University Chemistry[J], 2021, 36(5): 2010004-0 doi:10.3866/PKU.DXHX202010004

暨南大学于1906年由清政府创立,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将优秀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直属于中共中央统战部,是“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和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所有本科和研究生专业面向海内外招生,招收的通过中国内地高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中国籍学生,称为内招生;招收的香港、澳门、台湾、华侨、华人及其他外籍学生,称为外招生。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40余万人,已建成具有鲜明侨校特色、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暨南大学化学专业源于1930年创立化学学科,是中国最早设立化学专业的院校之一。1989年,根据当时国家、地方及港澳台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化学专业改办为应用化学专业。历经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应用化学专业已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为国家、海外及港澳台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应用化学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化学学科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层次齐全,涵盖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授予点,化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5‰行列。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时嘱托我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1],并对学校提出了五点要求[2]: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三是坚持弘扬暨南精神;四是擦亮学校的金字招牌,努力把学生培养好、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五是勉励广大暨南学子好好学习、早日成才,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主动融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嘱托,为暨南大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9年,教育部全面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和“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着手在不同类型高校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以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步伐,全面振兴本科教育[3]。一流的本科专业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体现[4]。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和新形势下,结合本校的办学历史和专业定位、特色,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科学规划,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打造特色鲜明的一流本科专业,培养一流的海内外人才,真正落实习总书记指示,坚持“两个面向”的办学方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

1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主要内容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一个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和爱国主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1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海内外优秀人才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大学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5]。”应用化学专业师生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会议精神和对北京大学师生以及对暨南大学的重要指示,坚持立德树人。

对于教师,学院持续开展“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提升教师自我修养,形成优良师德师风。连续多年开展“我最喜爱的化材教师”的评选,大力宣传教师在教书育人和师德师风方面的突出代表,发挥先进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对青年教师实行“政治导师”和“学术导师”双导师制,由院、系书记和学科、学术带头人担任导师。在暨南大学“淬炼师德师能,践行育人使命”主题征文及微视频中2人获得二等奖,3人获得学校优秀班主任称号。

对于内招生,积极践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理念,对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进行挖掘和梳理,提炼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和承载思政教育功能。除培养方案中已有的思政课程外,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注重讲授中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突出贡献,如侯氏制碱法、陈创天研制的国家限制出口的世界第一块KBBF晶体、黄鸣龙反应、黄子卿测定的水三相点数据为国际通用标准、诺贝尔奖工作青蒿素的结构确定和全合成、牛胰岛素全合成、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等方面的工作,突出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将思政与爱国主义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同时用好第二课堂育人功能,通过党课团课、红色之旅、扶贫帮困、志愿服务、各类各级学科竞赛、各级挑战杯和创新工程项目和课余科研活动等渠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社情、党情和民情。

对于外招生,除培养方案的国情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外,用好“中国文化之旅”和“岭南文化之旅”活动,在活动中讲好中国故事,使外招生在行走中“看风景,品内涵、增情意、涤思想”,使他们了解、熟悉、认同中华文化,积极促进中外交流。对于外招生中的港澳台侨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港澳台侨学生领袖研习营”,使他们成为维护祖国统一,拥护“一国两制”的中坚力量。

1.2 一流专业建设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优化

定位是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基本特征。根据国家赋予我校“两个面向”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我校做出的重要指示,学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形成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基于学校任务和定位,暨南大学招生分内招生和外招生,因此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坚持“分流教学、分类培养、同向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全面实施“三三三本科教学治理体系”[6]和“卓越未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7]。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下,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体现人才培养的行业性(化学化工)、国际性(面向海外及港澳台)、专业特色(偏重理科)。人才培养方案分为内招生(国内)和外招生(港澳台侨华人和外国留学生)两套方案,内招生主要培养具有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以及应用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外招生主要培养具有爱国精神和认同中国文化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方面:内招生培养方案在保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理念下,构建了“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凸显理科,夯实基础,强化实践,目标上移,富有创新”的一体化、多层次、多模块、理科特色的应用化学一流本科专业。外招生培养方案以“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为目标,针对港澳台侨学生,培养自觉维护祖国统一,能为生源地社会发展和繁荣稳定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针对华人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培养了解、熟悉、认同中华文化,积极促进中外交流并能为生源地经济、文化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于通识教育部分,内招生突出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外招生课程设置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历史、思想道德修养、中国法律、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加强港澳台和海外侨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的统一大业。对于基础课和专业课部分,体现海内外学生分类培养、同向融合的特点,既有面向内地学生的厚基础、强创新的课程和课程群,又有面向海外学生的应用性课程和课程群。设置学科前沿课程,由学术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授课,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设置“博雅大讲堂”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对于实践课程部分,设置包括科学训练、生产实习、创新实践等环节。必修和选修实验课程设置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设置创新学分,鼓励学生进入教师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承担各级挑战杯和创新工程项目。

1.3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流大学的首要评价指标,而培养海内外高素质人才,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5]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引进和培养两条途径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支撑高新科技产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要求本科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以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8]

师资队伍有53位专任教师(正高34人,博导21人),其中包括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各类人才。90%主持过或参加过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重点工程类科技项目,获得“丁颖科技奖”等个人奖项6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科研类奖项18项。

现有教学团队5个,其中有机化学教学团队为省级团队。团队中有教育部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广东省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重点培养教学骨干,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教学团队以老带新,组织新教师参加“新教师研习班”、各级和各类教学竞赛。近年来已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项,“暨南大学新任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教学类奖项6项,“暨南大学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通过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专业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整体实力得到提高。

1.4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一流专业建设必须要有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构建了集组织架构、质量标准、质量监控、反馈改进为一体的运行机制,构建了科学、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用化学专业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学校本科教学管理体系,构建了一个对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教学经费、教学设施、社会资源)管理、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管理和教学效果反馈(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良性“闭环”系统(见图 1)。同时构建了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和保障组织,成立了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组,建立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强化教学过程监控,规范教学管理,做到明确职能,有章可依,有据可查,确保正常教学工作秩序的有序开展。

图1

图1   暨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流程图


1.5 开发多元教学资源,依托优势学科等平台,全面保障教学效果

根据学校特点和生源情况,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形势、新目标和新要求,应用化学专业重视课程资源建设,建有多门省级和校级课程资源,涵盖网络课程、教学课件、慕课、课堂教学视频以及实验操作视频等。对于内招生,积极开展国家、省及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和申报工作;对于外招生,积极打造具有港澳台侨特色“金课”。应用化学专业建有“有机化学省级精品示范课程”和“无机化学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省级精品公开示范公开课程2门、校级港澳台侨特色“金课”4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课程资源。

我校本科教材建设资助分为两类:面向外招生本科教材和面向内招生的教材。应用化学专业教师编写了面向外招生的一系列中英文和全英文教材以及面向内招生的中文教材。鼓励教师将中国科学家的贡献、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前沿进展融入到教材编写中,使学生在学习基础课、专业课的同时能够了解学科前沿,有利于加深对学科的认同和民族自豪感。近5年已出版《无机生物化学》、《无机化学实验》(中英双语版)、《有机化学》(第2版)、《有机化学实验》(第4版)等4套教材。其中《有机化学》(第2版)获第4届全国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

应用化学专业依托广东省应用化学名牌专业、广东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积极申请中央级普通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以四大化学专业基础实验室以及本科生综合创新实验室为重点,加强实验实践平台与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的硬件环境,2017年度实验室建设项目通过学校组织的验收,绩效评定为优秀。

依托广东省化学优势学科、广东省超分子配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纳米化学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石墨烯类功能及高性能材料与制品(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立学生科研训练平台,服务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及科学研究活动。

依托优秀校友公司和企业(如香港叶氏集团等)和国内大型企业(如广州石化、茂名石化、蓝月亮、万孚生物科技等)建立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基地,体现应用化学专业的特色,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

依托国际交流平台,构建海内外优秀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与海内外外著名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出国交流、学分互选,以及联合培养提供优质的学习和学术交流机会。目前,已与伯明翰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克莱姆森大学、法国雷恩大学等海外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1.6 开展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大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开展研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基于此,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9]。因此,教师要充分理解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利用多元的信息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引进和开展新的授课方式,采用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开展教学,掀起“课堂革命”。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外招生不能返校,应用化学专业教师全面开展网(线)上授课新模式,理论课利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暨南学习在线”“暨南大学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结合“SPOC”“雨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网(线)上智慧教学模式。实验课则采用“视频结合虚拟仿真教学”的模式,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教学内容方面,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即“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10],优化和整合学科群教学内容,将当今学科前沿、教师科研成果以及学生承担创新项目和“挑战杯”项目成果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中。

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应用化学专业建设成绩

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学校“两个面向”的办学方针,立德树人,把创新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本专业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和培养两条途径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的作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团队中的传帮带作用,重点培养科研和教学骨干教师,积极培养“教学科研”双师型教师,已经形成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具有一流专业建设能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2) 科研训练平台建设。

应用化学专业建有广东省应用化学名牌专业、广东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化学优势学科、广东省超分子配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纳米化学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石墨烯类功能及高性能材料与制品(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以及四大化学专业基础实验室以及本科生综合创新实验室。依托这些平台,强化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实施“挑战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

(3)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本科教学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有暨南大学“5A卓越班集体”,多人获暨南大学“领袖之星”、暨南大学“暨南之星”和暨南大学“学习之星”等奖项。近年来本科生升学率(含留学)从25%上升到49%,有12名学生到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北京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近5年本科生承担“挑战杯”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23项,国家级立项27项。创新创业训练的推进,实现了科研反哺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提升了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发表论文20多篇,多次获得省级奖项。

已毕业的内招生校友中,有一批成为教育科研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人才和企业家,服务国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学术领域,有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项目的优秀人才;在工商界,有一批优秀校友成功创业,成为企业家,服务国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校友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与华信药业合作开发硒药物系列产品,与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系列“广东省著名商标”“国家重点新产品”“广东省自主创新产品”“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近3年内实现超过20亿产值。

已毕业的外招生校友中,为生源地社会发展和繁荣稳定做出贡献。优秀毕业生代表包括哥斯达黎加著名侨领黄耀佳、香港授勋紫荆星章的罗竞成等校友。黄耀佳先生历任旅哥华侨工商联合总会会长、中哥工商联合总会誉会长、哥斯达黎加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现任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海外理事、哥斯达黎加华侨华人华裔协会监事长。黄耀佳先生坚持不懈地为中国与哥斯达黎加高层次的政治、经济的交往,中哥民间沟通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冠疫情期间,他与哥斯达黎加前总统一起,向四川省捐赠了价值一万多美元的N95口罩,四川省侨务办公室发出感谢信,感谢他与海外侨胞的善行义举。罗竞成先生现任香港民建联葵青支部主席、葵青区议会主席、葵青区区议员。作为在港杰出校友,罗竞成一贯以爱国爱港爱校为己任,长期热心服务公共事业,工作认真勤恳,深受同行的嘉许和认可,不仅为香港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个人力量。一大批暨大海外校友,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中外友好交流,为凝聚侨心、开启侨智,实施“一国两制”政策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各级政府和海内外社会的高度赞誉。

3 一流专业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几十年的持续建设,应用化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软硬件建设上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海内外人才培养成绩斐然。然而要将应用化学专业建设成为一流专业,还需要针对暨南大学的生源特点和“两个面向”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改革和创新。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暨南大学内招生生源较好,有利于一流专业的建设。外招生来源于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且授课语言有英语、本地官方语言和中文。如何实施“分流教学、分类培养、同向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仍然是专业建设中不能回避的具有极大挑战性的课题。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国内外值得借鉴的经验较少,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4 结语

本文以建设应用化学一流专业为目的,基于暨南大学办学目标和性质,分析了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所采取的建设和改革举措、建设经验,望能够对其他学校的应用化学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中国政府新闻网. 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0-09-14].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本文引用: 1]

[新闻联播]暨南大学: 擦亮金字招牌办好一流侨校. [2020-09-14]. http://news.cctv.com/2018/11/12/VIDENvfzJ7vAz0hvIg4vxd8o181112.shtml

[本文引用: 1]

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的通知. (教高厅函[2019] 18号, 信息索引: 360A08-07-2019-0014-1). [2020-09-1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4/t20190409_377216.html

[本文引用: 1]

钟秉林.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重要基础. [2020-09-2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7n/2017_zl46/201709/t20170922_315079.html

[本文引用: 1]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09-24]. 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03/c64094-29961631.html

[本文引用: 2]

暨南大学关于全面实施"三三三本科教学治理体系"的意见(暨教[2014] 61号).

[本文引用: 1]

暨南大学关于实施"卓越未来"创新人才教育计划的若干意见(暨教[2011] 49号).

[本文引用: 1]

秦海鸿; 陈杰; 王世山; 王宇; 陈文明.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10), 233.

[本文引用: 1]

陈宝生. 坚持以本为本, 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 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 2018, No. 5, 2018-10-15.

[本文引用: 1]

吴岩. 建设中国"金课". [2020-09-24]. https://www.sohu.com/a/280049005_273375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