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是环境和生物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其浓度超标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致癌。因此对亚硝酸盐实现高效、快速精密检测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基于电化学传感技术的污染物分析与检测已成为研究热点,尤其工作电极的选用和设计对提升响应速度、灵敏度、检测限及降低成本、简化操作等至关重要而备受研究者广泛关注。本文将以玻碳电极、碳糊电极、金属薄膜、聚合物薄膜及碳布电极为分类,针对亚硝酸盐的检测,详细综述基于不同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以期通过构建方法和电催化性能的对比为构建新型传感器提供理论与实际指导。
从化学(师范)专业培养质量的现实问题出发,以本科生培养体验为突破口,层层剖析种种困境的根源,概括为学科教师教育的长期缺位、专业和管理壁垒的长期固化和学习者中心地位的长期忽视三大问题,尝试对这些问题分别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改革方向的倡议。
为提升结构化学模型实习课的效果,相继采取了建立虚拟模型实习网站,录制模型实习讲解视频以及改造模型实习课为讨论课等几项举措,切实克服了原来实习课所存在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在模型实习课中学习分子和晶体结构的效果。
近年来我国高校对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重视,但多数高校并未为本科生设置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从"以人为本"角度讨论了为本科生开设专业的实验室安全课程的必要性;针对本科新生的认知特点和当前高等教育出现的教学新方式方法,对本科生化学实验室安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介绍了芳卤化合物的邻位锂化反应和锂卤交换反应的反应机制、控制因素及应用实例,并且比较两种反应的异同点,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两种非常重要的合成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
推荐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中醋酸地塞米松含量的实验,综合了称量、热水浴、涡旋、冰浴、过滤、移液等多种样品前处理实验技能,又涉及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两种分析仪器,并使学生掌握色谱定量测量的方法学及数据处理方法。此实验能全面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增强其实践应用能力,并培养其初步的科研思维。
介绍一个研究探索型大学化学综合性实验——苯胺四聚体合成及其电致变色器件制备。内容包括苯胺四聚体的合成及简单的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和相关性能的测试。通过本实验的实践,可以让学生拓宽相关化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让学生接触所学领域的前沿技术,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研探究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讨论了沉淀生成引起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改变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现象解释,引导学生加深对能斯特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在无机化学6s2惰性电子对效应教学过程中,提出"理论性、直观性和规律性"教学三原则,使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该概念,成功化解了教学过程中知识点分散、学习难度大与学生理解力间存在的差距。同时,培养了学生综合归纳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一新生感受到大学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分析化学实验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如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等。如果教师注重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并将哲学观点渗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训练科学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提高综合素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应用进行简要阐述。
将分析化学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统一,对其知识内容进行模块化构建。因为定量分析化学的核心任务是"量"的分析,围绕这个核心将其分为条件控制与定量计算两大板块。条件控制是定量分析的前提保证,可划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技术两部分。定量计算获得结果则是分析化学的最终目的,其划分为结果计算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经过模块化功能划分,分析化学知识结构构架清晰,具有纵向层次性、横向类比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较好地掌握知识内容,而且能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终身学习。
相对于积分法和微分法,由半衰期法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普适性。但教科书上由n级反应推导半衰期的过程却较为模糊。本文通过四种不同的方法详细探讨了n级反应及其半衰期的推导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n级反应及其半衰期推导过程的认识。
介绍了纽约城市大学新生普通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分析和探讨了纽约城市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教学方式的差异,纽约城市大学学生的分散式学习方式能有效督促大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分析纽约城市大学教学模式,揭示了两校的教学差异,为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教学方式改革提出建议和双方学生交流互访提供更有利的先决条件。
详细介绍和评析了第二届国际大都市奥林匹克竞赛化学竞赛试题,提供了比赛的具体流程、规则、解题思路、计算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