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六备、课中六讲、课后六辅”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基于“雨课堂+钉钉直播”的中等无机化学课程为例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Blended Online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l of "Six Steps before Class, Six Steps during Class, Six Steps after Class": In "Medium Inorganic Chemistry" Class Based on "Rain Classes + Dingding"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20-03-29 接受日期: 2020-04-9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0-03-29 Accepted: 2020-04-9
以德州学院中等无机化学课程在线教学为例,提出基于“雨课堂+钉钉直播”的“课前六备、课中六讲、课后六辅”混合在线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在线“短课堂”,论述了在线课程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法。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Taking the online teaching of "inorganic chemistry" course at De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ix steps before class, six steps in class, six steps after class" online course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Rain Class + Dingding Live" and an online "short class" were constructed. The main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effect, teaching reflection,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nline course teaching were discussed. It has been proved in practice that this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hance teaching effects.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张晓蕾, 贾春晓, 李洪亮.
Zhang Xiaolei.
为预防新冠肺炎的传播,教育部于2020年2月4日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1],提出疫情防控期间高等学校延期开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实现线上远程教学课堂质量不减、课程标准不降,成为每一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2-4]。本文以中等无机化学课程为例,对在线课程教学方式探索中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教学评价进行研究与实践,综合运用雨课堂、钉钉等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实践,形成“课前六备、课中六讲、课后六辅”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经过七周教学实践,发现多种教学平台的混合使用引入网络新鲜元素,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六备、课中六讲、课后六辅”模式有效实现课堂时空上的延伸,学生有了更充足的思考时间,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扎实。为此我们希望,通过分享在中等无机化学课程中采用的“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教学模式设计,为地方普通高校化学专业线上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 课程情况分析
中级无机化学课程是化学本科专业高年级学生专业必修课程,前期先修课程为无机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教学内容体现了化学各个学科分支的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特点,对现代无机化学的热点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课程内容繁杂、理论抽象难懂、公式复杂繁多,是学生反馈难度较大的一门课。
德州学院属于地方性二本院校,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自学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也稍弱。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监督工具,很难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程;课堂上虽然可以通过集体提问来获得反馈,但始终无法获得每一个学生的实时学情数据;课后作业,多数学生流于形式,逃避与教师交流,总体课堂效率亟待提高。
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在“远程教学”的新环境下,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和平台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培养符合要求的化学专业人才,既是对本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挑战,更是教学改革的机遇。
2 线上教学方案
在2月份接到新学期线上教学安排后,根据对课程内容的梳理,结合教学平台培训经验,对本学期的线上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并将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完善。本课程的线上教学方案制订秉承“便捷、稳定、监督”的原则,一方面,为了充分实现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以及课堂动画效果的展示,本课程选择采用钉钉的“直播交流”方式进行课堂直播,以加强师生互动交流;另一方面,使用专门为线上课堂设计的“雨课堂”教学平台,以确保学生可以快速跟进线上教学的各环节,同时加强教师对学情数据的持续采集和跟踪。
通过线上教学培训与线上教学实战经验积累,发现线上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于课程的准备和教学环节的设计,目标在于实现“课前自学引导、课上实时反馈、课后学情监督”,我们本课程线上教学方案概括为“课前六备、课中六讲、课后六辅”(图1)。
图1
2.1 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六备”
课前准备工作概括为“课前六备”,主要包括:教学平台选择、精品课程选择、教学资料制作、教学进度调节、学生分组引导、教学预案选择等六项内容的准备工作。
教学平台:基于雨课堂的操作便捷、互动性好的优点和钉钉的稳定流畅的优势,本课程选择了“雨课堂+钉钉”作为主要的教学平台,并将这两大平台的特点和功能相结合,适度调整线上教学进度,改进电子教案和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力图建立一种“自学+督学”的线上课程学习模式。
图2
教学资料:制作音视频小课堂和PPT课件,同时建立习题库用于课上实时习题推送,用于课前推送、课上直播和课后作业等环节连续滚动推送资源(图2)。
教学进度:根据雨课堂平台的反馈学情数据,分析学生接受情况,结合章节难易程度调整教学进度。以第二章“对称性与分子结构”为例,在预习结果中发现学生对于特征标表的理解稍有困难,于是在这一节直播授课中增加了三个案例用以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分组:为了适应线上教学“小单位、即时沟通”的教学需求,本学期将64名学生分为2个班级。每个班级中鼓励学生自主组合学习小组,用于课后问题讨论。
教学预案:考虑到网络稳定性问题,为了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课程在规划中同时选用相对稳定的“QQ群直播+屏幕分享”的方式,作为教学平台预案。
2.2 教学环节策划——“课中六讲”
在线课堂的优点除了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外,还体现在它可以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流程,从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中心转为以学生“学”为中心,实现“翻转课堂”,这其中教学环节策划尤为重要。
图3
2.2.1 预习分析
课前预习作为教学环节一大重点,具有导入问题、设定目标和前期测试三大功能[7],导入问题、设定目标意在设定具体清晰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明确本堂课需要通过学习达到何种学习效果;前期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当前能力和知识水平,作为设置课堂内容的依据。
本课程采用雨课堂课前任务推送的方式,以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课程视频和课程电子教材为主要内容,每次上课前两天,教师在微信群和雨课堂同步发布本次课程通知,具体说明学习内容、活动安排、目标要求等布置学生提前学习有关内容,并基于预习提出问题讨论,开展任务驱动式预习实现课前引导学生自学。以酸碱理论与非水溶剂一章为例,图4中所提问题需要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预习视频并对酸碱理论产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得出答案。
图4
利用雨课堂提供的学情分析,结合预习习题推送中的学生表现,重点讲解易错点,并投送优秀回答给所有学生。如图5中左图客观题第二题对应着右图中红色一列,该题正确率较低,所涉及知识点须作为重点、难点而着重讲解。
图5
2.2.2 课内直播
在线课堂跨越了空间限制,给予了教学前所未有的空间自由,但是由于学生可以随意入群、退群和随时开关软件、摄像头等,也使得任课教师失去了教学现场的绝对控制,所以同传统教室授课相比,线上课程极易受到其他干扰源的影响。因此,在线课堂教学设计必然要求教学内容简短、知识点密集、趣味性强,同时输出节奏要明快、精准且到位,才能获得理想有效的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在线课堂特点,本课程以教学周为单位,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时长25–30min“短课堂”,并将传统90min教学时间划分为两到三个短课堂,中间休息为3–5min。
2.2.3 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更好发挥自身潜力,激发创新能力。因此,采用更丰富灵活的方式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必要条件。
本课程直播过程中主要互动方式有四种:钉钉连麦、钉钉实时消息、雨课堂投稿和微信实时消息。其中钉钉连麦起到了考勤和互动的双重作用,但是比较耗费时间;钉钉实时消息类似课堂提问,所有学生可以公开回答,需要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回答(图6)。同时在本课程直播过程中,每节课约使用两次“随机点名”的功能,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图6
2.2.4 课内测试
课内测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当堂内容的掌握情况,是自我课堂评价的一种手段。本门课程中根据当堂课讲解的内容,通过雨课堂实时推送习题,测试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调整直播交流环节的内容。课内测试环节可以突出体现线上教学的优势所在——实时掌握所有学生的接受状态,同时增加了课堂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练习题中,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学生对练习的掌握程度,即使提问,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最多被提问两次。但“雨课堂”软件完全可以实现教师对所有学生、所有习题正确率的实时掌握(图7)。
图7
2.2.5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对当堂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概括性表述的活动,它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学习的内容,也为下次课程的引出做了铺垫。本门课程结束前10 min,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并将优秀作品投放屏幕,激励学生保持良好表现。
2.2.6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旨在推动学生自主对课堂学习知识进行二次学习,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获得学情反馈。本课堂中根据前期推送资源的学习反馈及学生课堂表现,通过雨课堂的试卷库进行课后作业布置和课后学习资料推送。
2.3 课后工作——“课后六辅”
我们将课后工作总结为六个部分,即“课后六辅”:线上答疑、“彩蛋”设置、引导讨论、作业批改、教学评价、教学反思。
线上答疑:线上答疑平台主要有微信实时聊天、钉钉实时聊天和雨课堂留言三种,形式也比较多样,比如图片、语音、视频、文字等。相比线下答疑,线上答疑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生积极性也比较高。
图8
引导讨论:课前准备中学生自愿组合为4–6人小组,课后教师根据课堂内容提出开放式问题,鼓励每位学生发言,形成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比如,在讲授“手性分子”的概念后,请学生分组举例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怎样的手性分子或者手性现象,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作业批改:基于平台的学情数据,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提交,及时批改作业反馈学习情况(图9),表扬先进,监督落后。
图9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调控教学活动的作用。本课程中将教学评价分为教与学两部分,并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针对“教”的部分中,主要利用雨课堂设计投票环节,通过摸查学生对教学环节的满意程度,并根据学生意见改善教学设计。如图10所示,通过投票大多数学生认为在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但是担心授课时间产生拖延,同时希望能够增加课内实时测试内容。针对这一反馈,在之后教学中及时调整了授课进度和各环节内容比例,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针对“学”的部分,充分利用了雨课堂提供的学情分析,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表现数据化,重点关注“预警学生”,及时奖励“优秀学生”。
图10
教学反思:每次授课内容不同,学生表现不同,课堂效果也不全一样,总结本次课堂优点与缺点不足之处,并与课前预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对比,为今后的再次授课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
3 教学效果
以“雨课堂+钉钉直播”作为主要授课工具,以直播授课为基础,开展的“课前六备、课中六讲、课后六辅”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从教学效果来看,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3.1 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高
混合式在线课堂模式更好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在引导学生自学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充分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成功实现了课堂在时空上的外延。以“酸碱理论与非水溶液化学”这一章节为例,对于课前预习内容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答题率达到80%以上,正确率也较高,实现了课前引导学生自学的目的。和传统讲授式课堂相比,多种学习平台的结合和新鲜教学元素的注入,赋予了学生课前–课上–课后每一个环节的新体验,也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以“兴趣”为主导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外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很重要。
3.2 学生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雨课堂作为在线教学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情反馈信息,通过雨课堂实时测验结果发现,学生正确率达到80%。结合课后作业和线上答疑环节,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对知识掌握也更加牢固。究其原因与当前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提高和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增加密不可分。
4 结语
以“雨课堂+钉钉直播”作为主要授课工具,以直播授课为基础,开展的“课前六备、课中六讲、课后六辅”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在中等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取得显著效果。疫情过后,对于如何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工作,实现线上、线下课堂有机结合,还需要继续探索。在教师的角度,通过在线课程的教学规划与实践,深刻体会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我们的教学目标始终如一,即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这是不变;但是外界环境在变,学生状态也随时代在变,教学和技术更是在发展着变化着,面对变化,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才能进步,才能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