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2020, 35(6): 6-11 doi: 10.3866/PKU.DXHX202001050

 

暑期支教作为化学师范生实践课程的育人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化育英才”暑期支教队为例

韩明睿, 刘广建,

The Research of Summer Supporting Education as a Practical Course of Chemical Pedagogical Students: Taking the "HuaYuYingCai" Summer Supporting Education Team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an Mingrui, Liu Guang-jian,

通讯作者: 刘广建, Email: guangjianliu@bnu.edu.cn

收稿日期: 2020-01-28   接受日期: 2020-03-16  

Received: 2020-01-28   Accepted: 2020-03-16  

摘要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对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全国各级各类中学培养卓越化学教师,并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作为公费师范生的实践课程之一。学生开展暑期支教项目,是参加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一种常见形式。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育英才”暑期支教队为例,证明通过重视暑期支教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保障学生实践时间和质量,将学生自身成长与服务社会相统一,将实践内容与开设的其他课程相互补,在实践中体现知识的应用与学习相统一,不仅能使暑期支教项目成为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的实践类金课,而且能为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未来教师职业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暑期支教 ; 化学 ; 师范生 ; 实践

Abstract

College of Chemistry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cultivates pedagogical students in chemistry. According to the college's objective, pedagogical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serve all rang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national wide and excel in profession. Summer supporting education is a common option for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course of social practice and voluntary service. In this paper, with the "HuaYuYingCai" summer supporting education team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many positive effects of summer supporting education were identified. By valuing instructors' guidance, ensuring the practicing time, combining students' self-development with community service, complementing practice with other courses, and integrating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learning in practice, summer supporting education could not only serve as a golden experience for chemical pedagogical students, but also lay a certain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words: Summer supporting education ; Chemistry ; Pedagogical students ; Practice

PDF (1263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韩明睿, 刘广建. 暑期支教作为化学师范生实践课程的育人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化育英才”暑期支教队为例. 大学化学[J], 2020, 35(6): 6-11 doi:10.3866/PKU.DXHX202001050

Han Mingrui. The Research of Summer Supporting Education as a Practical Course of Chemical Pedagogical Students: Taking the "HuaYuYingCai" Summer Supporting Education Team i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University Chemistry[J], 2020, 35(6): 6-11 doi:10.3866/PKU.DXHX202001050

响应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等的号召,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赴全国各地开展暑期支教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自2015级学生起,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在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参与暑期支教项目,可以认定为“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课程的学分,实施暑期支教“活动课程化”,目前已覆盖三届学生,在具体开展暑期支教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育英才”暑期支教队为例,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将暑期支教项目作为实践类课程的组织策略、内容和意义。

1 暑期支教——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课程的重要形式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全国各级各类中学培养卓越化学教师,以期通过四年的培养,使学生在个人修养、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全面发展,其培养要求涉及到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扎实和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一定的育人能力和研究能力等方面。基于对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培养目标的理解,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除了要求学生修读通识教育类、化学学科类和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外,还为学生设置了化学实验、物理实验、教育见习、教学能力实训、教育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等8种主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与“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二者须修读其一。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课程的设置,是立足于我国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学生成长的需要,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的毕业要求,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修读该课程的学生须在大学本科第7学期结束前,在参加5个以上的实践指导类讲座基础上,完成暑期实践项目、或寒假调研项目、或日常志愿服务工作50小时以上,以期通过项目化实践的形式,使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成长在活动中。可以看出,暑期实践、寒假调研、日常志愿服务,这三种形式能使学生自由地选择在暑假、寒假或学期中来完成“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课程。由于寒假时间相对短,而且天气较冷,而学期中时间紧张,学生多会选择在暑期来完成“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课程。暑期支教由于能为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从事化学教育教学、班级德育工作或学校管理等方面奠定一定的基础,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学生修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实践课程的主要形式,也是学校培养公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形式。

2 暑期支教项目作为实践类课程的组织策略与内容——以“化育英才”暑期支教队为例

2.1 暑期支教应达到一定学时,并重视指导教师的作用

我们基于对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157支学生暑期实践队伍的数据分析发现,以支教为主题的实践队伍共有92支,其中支教时长小于或等于两周的占83.7%,在短期的服务周期内,学生除联系和了解实践地外,能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时长较少。短暂的异地支教工作对支教主体和对象的收获均较少,以高中化学必修模块一“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课程为例,完成该主题的教学工作至少需要两个课时,而真正达到学业水平要求则需要三至四课时的学习[1]。另外,很多公费师范生选择在低年级即以支教的形式开展该实践课程的学习,以期通过实践工作找出自身不足,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尚未进行过系统的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的知识学习,支教缺乏专业性。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作为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门课程来看,时间较短且规划性不强的暑期支教与“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能力实训”“教育实习”等课程相比,育人特色效果不明显,难以成为实践类金课。北京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修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课程的学生,获得2学分,须开展64学时的实践活动。考虑到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开展常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且每天实际实践开展很难达到4学时以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育英才”暑期支教队17名队员,选择了32天的实践时间,于2019年7月2日至8月2日前往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另外,在有些短期的支教工作中,有时会存在支教团队、支教学校、支教对象三方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支教团队多会盯住自己的学科特长进行展示;支教学校则希望通过大学生支教老师的到来,使学生能有一个观察外面世界的窗口或协助学校开展相关针对性工作;而支教对象和家长则更多的是想通过暑假支教活动单纯提升学业成绩。这种供需不平衡性,多使支教团队开展以“趣味课程+团队辅导”为主的教学活动[2],这对培养师范生成为卓越化学教师的关键能力效果有限。因此,若将暑期支教项目认定为“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课程的学分,需要指导教师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内容指导的作用,突出质量要求,完善评价机制。

2.2 暑期支教应使学生自身成长与服务社会相统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是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提出的北京师范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要成为面向未来兼济天下的“四有”好老师,对其道德的要求和知识的广度要较一般学生更高。以暑期支教项目为载体,基于社会需求让学生参与通识教育类、专业教育类服务是师范生的重要课程,这不仅能较好地培育师范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培养师范生对教育相关问题的关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在“化育英才”暑期支教项目中,实践地英吉沙县是典型的脱贫攻坚重点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西北小城,其教育事业严重滞后,尽管各所中学的硬件设施非常齐全,但软实力严重不足。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和英吉沙县教育局合作,将实习安置、双方需求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以引导师范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按照“按需设项、双向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自我管理的能力,组织大学生围绕教育帮扶、就业见习等内容进行形式多样的实习支教活动(图1)。

图1

图1   “化育英才”暑期支教活动框架


具体地,基于英吉沙县中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和英吉沙县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实际问题,“化育英才”暑期支教队共为英吉沙县三所中学60个班级的3000余名学生开展了约530课时的英语强化教学;为460名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通过任务驱动开展了为期15天的信息技术基础培训。这种通识类课程的大班授课实践,虽然缺少化学专业元素,但能让学生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对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情怀、通识知识、教育能力大有裨益,既实现了学生自身成长与服务社会的统一,又实现了支教队实践内容和实践地需求的供需均衡,支教队得到了实践地的充分认可和强力支持。

2.3 暑期支教内容应与其他实践课程相互补

北京师范大学为化学专业师范生开设的大量实践课程是在大学校园内完成的,教育实习是在中学课堂内完成的,暑期支教的内容应与其他实践类课程相互补充,着重通过参与式的实践过程,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习,从而拓展知识来源和知识面,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像学习其他课程一样,突出课程属性,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做有所获。

教别人学习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有效方式,“化育英才”暑期支教队一方面通过开展通识类课程的大班授课实践,提高自身的通识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队员深入基层走访下乡,结合实践地资源特色,前往英吉沙县乌恰乡的战斗英雄司马义∙买买提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协助当地教师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联系家长、联系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活动;走访二十余户学生家庭,对英吉沙县辖乡村开展多项特色调研活动;前往英吉沙县乌恰乡集市,感受维吾尔族同胞的赶集氛围;前往当地的“模戳印花布手艺”和“土陶手艺”两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参观学习等;同时,结合实践学校的育人实践,撰写了丰富的教研类报告,包括关于英吉沙县中学生人生规划的调查报告、关于英吉沙县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关于英吉沙县劳动教育现状调研报告等。

上述实践内容是在大学其他实践类课程中较难以开展的,但有利于学生精神品质的锤炼、家国情怀的塑造、协作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将实践与知识相结合,是对“学科实验”“教学能力实训”“教育实习”等其他实践课程的有效补充。

2.4 暑期支教应将知识应用与知识学习相统一

化学专业知识是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也应作为暑期支教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重点强化,而且这种强化,不应通过单纯地让学生“充电”,或单纯地让学生“放电”而开展,应将对化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和灵活应用结合起来,将师范生当前的学生身份和未来的教师身份结合起来。

以“化育英才”暑期支教队为例,在前述“学生自身成长与服务社会相统一”“实践内容与其他实践课程相互补”的前提下,针对中学校本选修课在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的情况,支教队员结合大学所学习的化学专业课、选修课,参与了当地学校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图2)。组织“环境与食品中的化学知识”专题,介绍大气污染物的定义和组成、光化学烟雾的来源和形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与防治、苯甲酸钠等食品防腐剂或抗氧化剂、食品色素和纸层析实验、吊白块及苏丹红等危害品;组织“化学改变生活”专题,介绍合成氨工艺、Ziegler-Natta催化剂、分子机器、奎宁和青蒿素等药物、核能和生物质能等能源、陶瓷材料;组织“有机化学的魅力”专题,介绍酸甜苦辣中的化学原理,反应停和紫杉醇等手性化合物,吗啡和可卡因等毒品;组织“极简化学史”专题,介绍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和发展、人类从阴阳五行到量子力学的认识观的转变、以洗涤剂为例的日用化工产品的发展简史、石油化工的发展简史;组织“名侦探柯南中的化学奥秘”专题,介绍日本动漫《名侦探柯南》中与化学有关的如可燃冰、“鬼火”白磷、淀粉变色反应、酒精和解酒等内容。具体地,如在介绍酸甜苦辣中的化学原理时,支教队员以味觉感受器作为切入点,简要介绍了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酸味剂、甜味剂等的结构和使用范围等。

图2

图2   “化育英才”暑期支教队化学类实践内容


另外,结合新课标对高中学生实验教学的要求,支教队员将操作相对困难、不易在课堂上给学生演示的实验,在实验室中拍摄成了教学视频,并作为教学资料展示给学生;另外,支教队员还通过查阅资料就化学实验安全进行了专题学习,并对当地三所中学实验室设备安装和试剂摆放进行了实地检查,排除了实验室中的一些不安全隐患,同时还对英吉沙县各中学化学实验员开展了安全培训讲座,内容涉及实验室安全知识、常见实验事故处理方法、初高中新课标下学生必做实验的探究等。

通过上述类似的暑期支教内容,参与实践的公费师范生能有针对性地就某一化学专题开展深入的自主学习和迁移应用,强化学生化学专业素养。

3 暑期支教项目作为实践课程内容对师范生的育人价值分析

3.1 符合北京师范大学对于师范生的培养要求

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卓越教师培养目标》中,对化学专业师范生的毕业要求分成了个人修养、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维度,除了课堂学习等之外,也将暑期实践列为化学专业师范生培养的一项内容。事实表明,暑期实践符合北京师范大学对师范生的部分毕业要求。在个人修养上,师范生能够从实践队生活中培养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能够在支教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升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下乡走访调研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通过实验室建设等活动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开展对当地教师计算机的培训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在专业能力上,师范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基础知识水平,增强实操技能;通过撰写论文和调研报告提升获取信息和查阅文献的能力;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而在职业素养方面,师范生能通过实践活动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相结合,自觉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育人活动,充分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方法;而了解当地教育现状的过程恰能使师范生掌握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初步涉猎一定的教育实践研究方法。

3.2 提升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帮助师范生坚定了从教理想信念

暑期社会实践是有目的、有主题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主题应该契合自身专业,使其能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3]。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利用英语和计算机等通识知识为当地学生和教师带去了急需的课程;利用专业知识为当地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开展实验视频拍摄活动,协助当地进行实验室建设以及为全县化学实验员开展实验安全培训工作;利用教育学知识,完成了对当地教育相关专题的调研。在实践中的这一系列的活动,师范生投入精力较多,学生在实践课堂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提升了师范生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育人价值。

另外,有组织、有成效的暑期支教活动是帮助师范生树立从教理想信念的思政课。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曾提出“四有”好老师,其中第一条就是有理想信念。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师范生首先需要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热爱教育教学事业,将自身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体现在“立德树人”的担当作为上。支教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同学们在支教中的价值体现、情感熏陶等有利于师范生从教信念落地生根,开出绚烂的花朵。

4 结语

综上,只要重视暑期支教活动的质量,将学生自身成长与服务社会相统一,将实践内容与其他实践课程相互补,将知识应用与知识学习相统一,类似北京师范大学“化育英才”为例的、综合性强、育人要素多的暑期支教项目可以作为实践类课程,起到很好的实践育人效果,为化学专业师范生及其他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105.

[本文引用: 2]

袁圆.大学生短期支教志愿者教学能力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URL     [本文引用: 1]

袁成. 文教资料, 2015, (18), 148.

DOI:10.3969/j.issn.1004-8359.2015.18.070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