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2022, 37(1): 2103059-0 doi: 10.3866/PKU.DXHX202103059

教学研究与改革

化学专业课线上学习效果调查及对策研究

任霜蛟, 周媛媛, 吴满妹, 王珊, 张依灵, 杨水金,

Investig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Effect of Chemistry Courses and Proposed Strategies

Ren Shuangjiao, Zhou Yuanyuan, Wu Manmei, Wang Shan, Zhang Yiling, Yang Shuijin,

通讯作者: 杨水金, Email: yangshuijin@hbnu.edu.cn

收稿日期: 2021-03-22   接受日期: 2021-04-8  

基金资助: 2018年度湖北省教育厅教研项目.  2018380
2020年湖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开放基金项目.  2020B05

Received: 2021-03-22   Accepted: 2021-04-8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VID-19, online learning has been widely popularized and promoted. With the fading of the outbreak, online learning is not widely used, though it is still used as one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pproaches.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online learning situation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and Hanjiang Normal College, it is found that students are much less satisfied with online learning than offline learning, and the result of online learning is not as good as offline learning. How to make students accept online learning and make it widely used in universities, this research suggests a few strategies.

Keywords: Online learning ; Chemistry major ; Learning effect ; Learning method

PDF (402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任霜蛟, 周媛媛, 吴满妹, 王珊, 张依灵, 杨水金. 化学专业课线上学习效果调查及对策研究. 大学化学[J], 2022, 37(1): 2103059-0 doi:10.3866/PKU.DXHX202103059

Ren Shuangjiao. Investig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Effect of Chemistry Courses and Proposed Strategies. University Chemistry[J], 2022, 37(1): 2103059-0 doi:10.3866/PKU.DXHX202103059

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上学习成为了学习热潮,推动了线上教育的发展,如今大数据发展极为迅速,人们对网络化的认知程度正在逐渐增高。教育网络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线上教学是教育网络化背景下一种大的新型课程教学方式,因而,在疫情结束之后,线上学习依旧存在于大学生活中,但离开了疫情的背景,线上学习并没有被大多数的科目所接受,其步入大学校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鉴于此, 针对“线上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 不仅对改进当下“线上教学”具有实时性价值, 更对未来推动“线上教学”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 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在目前教育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下线上学习广泛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推动未来线上学习的发展,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湖北师范大学及汉江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学生,由于非专业课程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主管意识的偏差,本次研究的范围主要为化学专业学生专业课的线上学习情况,采用的方式为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结果进行研究,探讨化学专业对线上学习这种课程学习方式的感受,研究线上学习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共发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5份,回收率77.5%。

2 调查结果与讨论

2.1 学生线上学习基本情况

对线上学习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如表 1所示,脱离疫情的背景,使用线上学习的科目仅仅较之上涨了14.84%,且对于大学生而言,主要使用线上学习的科目为选修课以及公修课。85.17%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可以满足他们学习的要求。并且超过一半的学生进行线上学习之前不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预习。

表1   运用线上学习模式的课程统计表

选项疫情前期疫情期间疫情后期
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在使用1413212
三分之二的课程都在使用131812
一半的课程在使用10136
三分之一以下的课程在使用118495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学生主要通过观看教师发放的视频、教师线上讲解、使用中国MOOC等在线课程平台/软件以及自己寻找的网络资源这四种方式进行线上学习,79.35%的学生认为听教师直播讲课的方式对化学专业课的学习更好,其次是使用中国MOOC等在线课程平台,最后是观看教师录制的视频,而自己查找相关资料的方式对化学专业课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大。69.04%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的效果不如线下学习好。

2.2 学生线上学习缺点

本次调研分析表明(图 1),线上学习存在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图1

图1   学生线上学习的缺点


(1) 线上学习氛围不足,学生自制力差。线上教学受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无法融入课堂。研究结果表明,93%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课堂气氛一般,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一边听讲,一边做自己的事,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只能勉强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并且很难留下深刻印象,甚至经常发生学生刷课情况。

(2) 线上教学的深度不如线下教学。数据显示,75%学生认为线上教学采用录播时,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所遇到的问题老师不能够及时解答并且录播的视频非常枯燥,不够吸引人,而每位学生的基础不同,录播视频中老师不能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扩充讲解,按部就班地围绕着课本讲解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线上教学考试方式不够严谨。对于期末考试,研究表明24%的学生比较喜欢这种线上考试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认为线上考试的时候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甚至可以作弊,线上学习本来学习效果就差,线上考试没有起到实质性检测效果。

(4) 线上教学受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46.79%的学生反映,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网络不顺畅、卡顿的现象,一旦多次出现,就会使学生的体验感大打折扣,出现厌烦、疲倦等问题。

2.3 学生线上学习优点

图 2反应出学生对线上学习的认可度,线上学习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图2

图2   学生线上学习的优点


(1) 线上学习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阻碍。73.72%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在时间上更加灵活,地点不固定,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线上学习一般采用直播或者录播的形式,而大学的学生都来自全国各地,线上学习可以让地点不同的学生不必到校就可开展学习。由于部分课程是录播课程,大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提高时间弹性,不必按照原定的上课时间进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各门功课的学习情况、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合理地安排时间。

(2) 线上学习可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线上教学的内容可以重复观看,学生可以回顾并巩固已学知识点。数据表明46.77%线上教学采用直播形式时,部分学生会进行视频录制,便于复查未掌握的知识点。通过录播的视频部分学生可对自己不熟悉或者不太理解的知识点反复观看。对比于传统教学,老师上课讲述的内容一般只讲一遍,由于每个人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线上学习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弥补原来传统课堂的不足。

(3) 线上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72.26%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可以拓展学习的资料,开拓自己的视野。线上学习可以不局限于课堂教师所讲,可以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之中,利用网络可以接触认识到无法在课堂上所展开的内容,扩充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

(4) 线上学习便于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32%的学生认为他们使用的在线学习软件具有部分作业和小测验自动批改的能力,大家把正确答案输入网络平台的过程中实现自动批阅,在客观题方面大大减少了老师的工作量。并且线上教学网络平台具有自动搜集学生学习数据的功能,可以将各种学生的学习情况数据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可以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整改。

3 思考与对策

3.1 课程教学的思考

通过对湖北师范大学及汉江师范学院的化学专业学生专业课的线上学习情况的数据来看,目前大学生无法全面地接受线上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他们更偏爱于线上、线下混合的模式,其实混合式教学目前已经成为了各个高校课堂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1],比如之前提出的SPOC教学模式,或者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他们主要的核心也都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目的都是为体现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的转变,但是各高校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都还是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还未呈现出一个成熟的模式,而且目前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也大多用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中[2]。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实验类课程占比较大,混合式教学其实是可以解决这类课程中开展研究型教学困难、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不同类型实验室准入机制较为复杂且存在差异等诸多问题[3],若将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多地运用于化学专业的学生,那么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目前针对化学专业的线上学习的研究依旧很少,还需努力完善。

3.2 线上问题解决策略

(1) 建立三段式教学评级。课前,教师应该进行诊断性评价,需要诊断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课程准备状况,可以通过学生问题的统计、教学视频的观看时长、课前任务完成情况等手段实现;课中,进行形成性评价,针对不同任务可以采用课堂签到、分组讨论、小组PK等众多方式,与学生多互动,多提问;课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可以采用课后拓展项目、学生自我总结、教师总结等多种方式,以便以后提升教学效果。

(2) 采用双练教学模式[4]。双练分为课前热身预习练测和课后的综合性练测[4]。上课前进行一个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测,检验学生是否进行预习并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一个预习,对未进行预习的学生询问查明原因,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结束后对所讲内容进行一个综合性的练测,检查学生课堂内容的学习及掌握情况,根据结果及时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

(3) 构建内容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5]。教学资源包括电子课本、课外拓展书目、专业知识学习网站等教学资源。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详细列出每章节的知识重点与难点以及总知识点归纳等,让学生清晰了解各章应掌握的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和达到的教学目标[6],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自主学习。

(4) 进行差异化授课。课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分组;选择不同层次资源,可以根据任务类型进行分组,将同层次的学生分为一组,完成课程任务的资源应偏重于基础、全面。课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分层讲解、布置任务、练习、辅导,重在基础练习,提高学习质量。课后,根据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后任务。能力高的学生着重于思维的拓展,能力低的学生着重于基础内容,该方法类似于高中课堂的AB班,将能力强的分为A组,能力差的分为B组。

(5) 利用自媒体宣传手段。对录播视频设计极具吸引力的视频标题,例如:可以像名侦探柯南那样,为每一个视频取名为破案的名称[7],第一眼看上去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去观看视频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利用域外成绩,将考核精细化,让学生通过考核感受到学习的获得感,充分利用个人积分制度进行成绩考核,定期在网上公布学生的积分,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6) 优化期末考核方式。在学生考核中弱化分数考核,强化过程考核[8]。比如:将平时考核比例分为:线上学习情况占比30%,任务完成情况占比30%,考试成绩占比40%。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过程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可以保证学生最终成绩相对公平。

4 结语

如何让学生接受线上学习并合理有效地利用线上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师生之间的配合,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用必要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9-15]。而如何将线上学习的优势与线下学习有机结合,让大家成为真正的学习中心,调整学习策略和提升学习能力,是我们仍然需要思考和不断实践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丁舒珊; 贺小飞; 薛玉莲. 教育科研, 2020, (11), 43.

URL     [本文引用: 1]

张焕英.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 (1), 26.

URL     [本文引用: 1]

庄媛; 刘杰民; 姚喆; 柴成文. 高等理科教育, 2019, 146 (4), 78.

DOI:10.3969/j.issn.1000-4076.2019.04.014      [本文引用: 1]

陈立; 周金梅; 胡菁; 陈毅辉; 林敏; 阮永红; 郑锦丽; 魏爱琳. 大学化学, 2020, 35 (5), 191.

URL     [本文引用: 2]

冯霞; 刘吉; 李松林; 孙艳; 朱荣娇; 朱莉娜; 陈丽; 王玉新; 张小涛. 大学化学, 2020, 35 (5), 92.

URL     [本文引用: 1]

彭志平. 大学化学, 2020, 35 (5), 184.

URL     [本文引用: 1]

张洪健; 梁文杰; 卢红梅; 吴昀峰; 田沛; 宋跃才; 徐海. 大学化学, 2020, 35 (5), 174.

URL     [本文引用: 1]

曾秀琼; 蔡吉清; 顾昊睿; 王敏; 徐孝菲. 大学化学, 2020, 35 (9), 26.

URL     [本文引用: 1]

袁耀锋; 林凌; 王建; 王心晨. 大学化学, 2020, 35 (5), 269.

URL     [本文引用: 1]

朱亚先; 周立亚; 张树永; 郑兰荪. 大学化学, 2020, 35 (5), 283.

URL    

童冬梅; 胡常伟; 祝良芳; 李丹. 大学化学, 2020, 35 (5), 197.

URL    

鹿现永; 刘大鹏; 朱禹洁; 张东凤. 大学化学, 2020, 35 (5), 52.

URL    

赵海燕; 于涛; 孙华. 大学化学, 2020, 35 (5), 152.

URL    

雷鸣; 杨作银; 李亚平; 蒲敏. 大学化学, 2020, 35 (5), 98.

URL    

李玲玲; 兰泉; 查正根; 蒋俊; 冯红艳; 郑媛. 大学化学, 2020, 35 (5), 263.

URL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