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卢松涛, 王群, 李杨, 姚远, 康红军, 吴晓宏. 新工科视角下分析化学类课程科研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5): 2011052-0. |
[2] |
曹秋娥, 凌剑, 李菲, 周川华, 刘世熙, 王林. 关于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以云南大学化学专业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5): 2103001-0. |
[3] |
周丽景, 于湛, 孙晓颖.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4): 2005068-0. |
[4] |
原弘, 李武客, 王俊, 贾法龙, 王峰云, 郭军, 罗竹, 欧阳述昕. 物理化学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大学化学, 2021, 36(4): 2005052-0. |
[5] |
万福贤, 王振涛, 高吉刚, 李映, 李长城, 姜林, 艾仕云, 张丽丽. 立德树人理念下农科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3): 2002026-0. |
[6] |
童永芬, 黄智敏, 邢秋菊. 能力与品德同步培养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3): 2001018-0. |
[7] |
朱国贤, 谢木标, 陈静, 湛志华, 潘荣楷. 无机化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3): 2007048-0. |
[8] |
张进, 刘利, 姚思童. 物理化学MOOC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3): 2010076-0. |
[9] |
戴昉纳, 宋其圣.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大学化学课程思政案例构建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3): 2010064-0. |
[10] |
孙艳辉, 南俊民, 马国正, 何广平, 左晓希, 李国良, 林晓明. 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3): 2010015-0. |
[11] |
陶亚奇, 朱映光, 李国华. HPS模式在农业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3): 2010053-0. |
[12] |
刘晓庚, 刘琴, 李彭, 邰佳, 彭冬梅. 分析化学实验渐进融入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初探[J]. 大学化学, 2021, 36(3): 2010084-0. |
[13] |
李树生, 朱晓丽, 姜绪宝, 叶晨, 陈国柱. 功能高分子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1, 36(3): 2008016-0. |
[14] |
汪群慧, 宋娜, 高明, 吴川福, 梁宝瑞. 环境化学与四大基础化学教学衔接的探究[J]. 大学化学, 2021, 36(2): 2002048-0. |
[15] |
侯成. SymPy在结构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1, 36(2): 200304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