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 2019, 34(7): 16-22 doi: 10.3866/PKU.DXHX201901015

教学研究与改革

以项目驱动的化妆品与香料课程改革

喻冬秀,, 钟建军, 王悦辉

Project-Driven "Cosmetics and Spices" Curriculum Reform

YU Dongxiu,, ZHONG Jianjun, WANG Yuehui

通讯作者: 喻冬秀, Email: 5532022@qq.com

收稿日期: 2019-01-14   接受日期: 2019-03-11  

基金资助: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改项目.  JY201509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改项目.  YYKC201805

Received: 2019-01-14   Accepted: 2019-03-11  

Fund supported: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改项目.  JY201509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改项目.  YYKC201805

摘要

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构建了以项目驱动的化妆品与香料课程,从理论课、实验课、开放性实验、以企业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结合创客教育等四个模块探索了其建设内容,并提出相应的应用型课程实施方案。

关键词: 化妆品与香料 ; 项目 ; 课程内容 ; 实施方案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based courses is one of the key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driven "Cosmetics and Spices" course was introduced. Its construction content from the four modules of theory, experiment, open experiment, enterprise project-oriented curriculum design and maker education was explored, and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plans of application-based courses were proposed.

Keywords: Cosmetics and spices ; Project ; Course content ; Implementation plan

PDF (3149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喻冬秀, 钟建军, 王悦辉. 以项目驱动的化妆品与香料课程改革. 大学化学[J], 2019, 34(7): 16-22 doi:10.3866/PKU.DXHX201901015

YU Dongxiu. Project-Driven "Cosmetics and Spices" Curriculum Reform. University Chemistry[J], 2019, 34(7): 16-22 doi:10.3866/PKU.DXHX201901015

化妆品与香料课程是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化妆品制备的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常见化妆品配方设计、配制及优化、后期常规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动手制备能力和创新能力。201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之一,课程转型是重中之重。因此,化妆品与香料应用型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化妆品行业是一个时尚、潮流的行业,珠三角是中国日化企业的集散地之一,其中化妆品相关企业有2000多家,是中国化妆品成品的集散地,也是全球化妆品的集散地,需要大量的化妆品相关从业人员,包括大量的技术人才。但传统的大学人才培养流于书本、与企业需求脱节,如何让我们培养的学生与产业、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是当下应用型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应用型课程建设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1-5]。本文以项目为导向,探讨化妆品与香料应用型课程的内容建设,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开放性实验以及课程设计结合创客教育等四个模块。

1 构建以项目驱动的化妆品与香料课程体系

1.1 学情分析

化妆品与香料为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于大三第2学期,先修课程有有机化学、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剂、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后续课程有精细化学品合成、化妆品法律法规等课程。化妆品与香料课程共48学时,包括32学时理论课和16学时实验课,理论课主要以化妆品基础知识为主线来讲授和学习,实验课是对理论课程的补充,但都是验证性的实验,每个学生做相同的操作,与应用型本科教学还有一定的距离,故重构应用型课程很有必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化学专业进行了课程学时调整,调整后化妆品与香料课程包括48学时理论课和32学时实验课:理论课包括基础理论部分8学时和项目部分40学时;实验课包括8个项目,每个项目4学时。

1.2 课程体系

从化妆品行业的特点和职业需求出发,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指导思想,以项目为载体,对化妆品与香料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化妆品与香料应用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项目驱动的理论课、实验课、开放性实验以及课程设计结合创客教育,实现化妆品与香料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教、学、做、创”。图1为“教、学、做、创”教学活动逐层深入图。

图1

图1   “教、学、做、创”活动逐层深入图


2 以项目驱动化妆品与香料课程内容设计

化妆品与香料课程建设以项目为主线,其课程形式主要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开放性实验以及课程设计结合创客教育四大模块,涵盖了以项目驱动的理论知识讲授;以公共实验室为平台,以真实项目为主线,采用工作任务目标化来考查实验课程;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学生产品研发的技术职能:化妆品配方师和化妆品检测分析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开放性实验;在企业项目驱动下,由企业导师和双师型教师引导,进行课程设计结合创客教育的设计和实施等四大环节。从理论到项目实施,再到项目开发、实施,到最后真实项目的开发、实施,完成“教、学、做、创”应用型课程的目标,促进学生未来职业工作能力的显著增强,实现化妆品行业技能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无缝对接。

2.1 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理论课程内容以项目为载体来开展,分为基础理论部分和项目部分,其中项目部分包括6个子项目、4个综合项目。每个子项目重点完成化妆品中一个体系的设计,从该体系的原料类型、设计原理入手,以性能评价为指标进行体系设计,完成该子项目的学习。最后使用4个具体的化妆品产品设计来强化各个子项目在真实产品设计时的应用,达到各个子项目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点时,不再是单独的、枯燥的,而是融入项目设计,具有各自位置和作用,这些知识点是活的、具有灵动性。较好地实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探索性。具体的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如图2所示。具体授课形式以增稠体系设计项目部分为例,以典型的润肤露和润肤霜不同的质感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而抛出在化妆品中增稠剂对体系粘度、质感等表面影响,剖析增稠剂的相关知识,即类型、原理、设计依据、评判依据和检测方法等。

图2

图2   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图


2.2 实验课程内容设计

实验课程内容以公共实验室为平台,以真实项目为主线,采用工作任务目标化来进行考查。每个实验项目都是对理论课程的项目采用真实环境、真动手做:设计实验配方、实验过程中修正实验方案及性能评价、集体讨论实验结果、口头陈述和动手写报告和总结。采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技能。具体的实验课程内容设计见图3。具体操作以洗发水制备实验为例,本实验的重点是掌握增稠剂体系的设计:实验室准备NaCl、6501 (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CMCNa (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等不同种类的增稠剂,以及大量基础配方用原料,每组学生根据已有的原料目录进行配方设计、论证,然后进实验室对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重点考查不同增稠体系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粘度等性能的测定来修正实验方案,并分析各个增稠体系的原理,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达到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

图3

图3   实验课程内容设计图


2.3 开放性实验内容设计

开放性实验主要是在公共实验平台来完成,以项目为载体,提升学生产品研发的技术职能,即化妆品配方师和化妆品检测分析师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局限于学院的公共设备使用情况,开设可实施的项目和相关的检测,例如:开放性实验——多肽保湿润肤露的制备。首先,布置任务——根据任务指导相关资料的查阅、学习和整理,得出理论配方,制定实施方案;然后,进行工艺优化和配方固定;最后,进行相关测试:外观评价(膏体是否洁白、乳化是否均匀)、感官评价(擦少许于手背是否滋润、细腻、滑爽)、乳状液类型评价、稳定性检测(机械稳定性和冷热稳定性)、pH测定、保湿性能评价、抗氧化性评价、微生物检测等。

2.4 以企业项目驱动的课程设计结合创客教育的设计

在企业项目驱动下,由企业导师和双师型教师引导,进行课程设计结合创客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图4是创客教育模式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学”“做”“创”的有效联动,达到学会开发项目、集体讨论、团队合作、陈述报告、评估取舍以及培养项目创新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目的。

图4

图4   课程设计结合创客教育设计


课程最后进行课程设计结合创客教育,以项目为主线来要求学生完成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检测并形成学术论文形式呈现,达到重构知识体系、掌握专业技能和提升职业素养的目的,培养适合行业、企业的应用型人才。

3 以项目驱动的化妆品与香料课程实施方案

3.1 教学模式

针对本课程的四大环节,设计以“教、学、做、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来实现,具体模式见图5。在教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创,通过各个课程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在职业技能上逐步提升。各个环节具体的讲授方式各有差异和特点。

图5

图5   以“教、学、做、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


3.2 理论教学方式

在理论课程的讲授方式上,实施项目驱动,把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采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来完成。采用O2O (线上线下学习)的教学相结合,在线上,组织学生通过教学平台观看相关视频、动画、PPT等教学资料,先行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线下,回归课堂,教师引导,对照项目要求,按照原理探索、配方探查、工艺分析、性能评价等大致步骤展开,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维护者,引导学生思考、发言、总结,维持课堂秩序和课堂内容的有序推进。理论课堂的重点在于“学”,通过教中学,让“学”成为课堂的主体,创造学生主动学的良好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养成勤思的好习惯,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3 课内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教学方式

在实验课程部分,课堂是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在公共实验平台来完成。组织学生实验前学习实验电子资料、观看视频等,并根据电子资料提示,到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实验前,学生来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流程,教师现场评估和指正并示教。然后,学生围绕项目进行动手实验:原料、设备的准备、原料的称取、实验设备的搭建、原料的加入、工艺条件的控制、产品质量的控制、性能的评价、口头陈述、实验总结报告的完成等。在实验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纠错。实验教学部分,重点在于“做”,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让“做”成为课堂的主体,创造学生主动做、主动学的良好平台,给予学生足够的实施空间,养成勤做的好习惯,促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同时在此阶段,通过多次项目式实验训练,促进学生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得到良好的提升。

3.4 课程设计结合创客教育的教学方式

开展“创客教育”,首先要有一个创客空间。结合材料与食品学院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平台,与北京皓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精细化工工作室作为创客空间。提供设计平台、工作空间、原材料、实验设备、基本测试设备等硬件,提供一支知识扎实、广博且动手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可以让有同样兴趣的学生共同参与协作。他们做的事情,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设计,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既能够拓展学习者的体验和想象力,也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动手创造力。

在创客空间里,完全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教师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企业导师进行项目的引导,学生在此阶段得到全尺度的“学、做、创”空间。这个部分的重点在于“创”,结合课程设计,通过学中做、做中创,让“创”成为主体,提供一个全尺度创客空间,让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完成创新,在创新中实现个人和团队的价值。反复多次的创客活动,促进学生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3.5 构建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一门课程的建设情况最终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甚至是企业来评价。化妆品与香料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评价体系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本课程总成绩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通过考勤、线上作业、开放性实验项目、课程设计、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来具体实施,评价过程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具体分配情况如图6所示。

图6

图6   多元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6 化妆品与香料的应用性建设效果

(1)理论学习和实验相得益彰。项目式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基本同步进行,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及时应用于项目式的实验设计中,做到及时理解、掌握和消化,学习热情高,各部分完成情况良好,2018年期末总评成绩基本消除了不及格的现象。对比2017年和2018年期末理论考试情况可知,2018年不及格率降低16.1%,80分以上的百分率提高了12%。

(2)开放性实验认同度高。2018年下学期第一次针对所有化学专业学生开设了化妆品与香料开放性实验,网络报名爆满。开设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讨论配方设计和工艺,实验过程严肃、认真,实验结果可靠,实验报告详尽地记录了实验过程的现象、分析及其处理方法,实验总成绩基本在95分以上。

(3)创客空间运行良好。目前已有2组学生在创客空间进行创客活动,学校根据需要提供必要的实验试剂和实验设备,教师进行定期指导。其中1组学生成功制备出水晶全氨基酸手工皂,并进行了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

4 总结

本文构建了以项目驱动的化妆品与香料课程建设,从理论课、实验课、开放性实验、以企业项目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结合创客教育等四个模块探索了其建设内容,并针对各个模块探讨了其实施方案,构建了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化妆品与香料应用型课程建设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下一步,课程团队将对四个模块进行实践,完善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以及优化师资结构等,让课程建设成果落到实处,让学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肖宗湖; 钟炜; 徐顺建; 罗永平; 欧惠. 广东化工, 2018, 45 (2), 228.

DOI:10.3969/j.issn.1007-1865.2018.02.110      [本文引用: 1]

冀宏; 张然; 张根华; 钱斌; 邱竹.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17, 2 (1), 40.

DOI:10.3969/j.issn.1672-920X.2017.01.009     

刘娅莉; 张小华; 周海晖; 何德良; 陈金华; 邓剑如; 李永军. 大学化学, 2018, 33 (9), 38.

URL    

曾艳萍; 黄齐林. 大学化学, 2018, 33 (1), 54.

URL    

孔祥平; 曲宝涵; 吕海涛; 马传利; 王娟. 大学化学, 2016, 31 (7), 24.

URL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