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环保意识的调查与分析——以中山大学化学类专业学生为例
Survey and Analysis of Students' Laboratory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Based on Chemistry Majors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Received: 2018-06-19
Fund supported: | 2017年中山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重点教材建设项目 |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小组对中山大学化学类专业新生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意识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分析了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认为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意识应该从学校层面高度重视和要求、实验教学过程持续渗透和实操训练、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文化氛围、提供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环保设施保障等多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获取实验室安全环保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环保行为习惯,提高意识。
关键词:
A survey about students' laboratory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was performed in the freshmen majored in chemistry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Results showed that laboratory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of most students' are weak. After analyzing the reasons,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Cultivating students' laboratory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emphasizing and regulating from school level, training in laboratory teaching, maintaining good cultural atmosphere of laboratory, as well as providing perfect laboratory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ies. We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learn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laboratory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their good behavior and raise their consciousness.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王周, 赖瑢, 彭敏, 郑赛利, 李莲云, 朱可佳, 许先芳, 陈六平, 石建新.
WANG Zhou, LAI Rong, PENG Min, ZHENG Saili, LI Lianyun, ZHU Kejia, XU Xianfang, CHEN Liuping, SHI Jianxin.
化学是一门与安全和环境密切相关、以实验为中心的基础学科。化学实验需用到各种化学药品,会产生成分复杂的化学废弃物[1, 2];实验可能在高温、高压、超低温、辐射等具有潜在危险的条件下进行,且化学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喷溅、燃烧、爆炸等各种危险情况。因此,从事化学实验研究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以免造成人员伤害或环境污染[3-5]。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事故频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实验室安全环保教育必须从大学新生着手,而教学实验是他们最先接触的实验。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对大学生实施良好的安全环保教育[6-8],使其获得安全与环保相关的科学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环保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今后科研实验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学生步入社会后发挥良好的带头作用,对于促进环保型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科学合理地对大学新生实施安全环保教育,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小组设计了实验室安全环保意识调查问卷,对中山大学化学类专业新生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意识与水平,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为后续实验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意识提供依据。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教学小组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设计了“化学类专业新生实验室安全环保意识调查问卷”。该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刚踏入大学校门的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化学类专业本科新生,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共发出问卷318份,收回有效问卷307份,回收率96.5%。由于调查对象是还未进入大学实验室的本科新生,因此,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在中学化学实验室的相关经历,从实验室环境问题认识、实验安全经历、实验室安全环保行为、实验室安全环保教育等几个方面来了解学生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意识情况。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室环境问题的认识
图1
(1)您认为化学与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A化学会污染环境;B化学能治理环境;C化学既会污染环境又能治理环境;D不清楚。
(2)您在中学做化学实验时见过哪些有损于环境的现象?(多项选择) A化学废气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B化学废液直接排放到下水道;C化学废渣倒入普通垃圾桶,混入生活垃圾中;D实验材料和试剂的浪费;E水、电、气等资源的浪费;F以上皆无。
(3)就中学而言,您认为目前化学实验室的污染问题严重吗?是否迫切需要解决?A非常严重,急需解决;B比较严重,但无需迫切解决;C不是很严重,无需解决。
图1的结果显示,94.9%的学生认为化学既会污染环境又能治理环境,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此具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具体到实验室的环境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室内存在“实验材料和试剂的浪费”“化学废液直接排放到下水道”“化学废气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水、电、气等资源的浪费”“化学废渣倒入普通垃圾桶,混入生活垃圾中”等诸多有损环境的现象,而且它们不是单一存在,而是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但是仅有30.1%的学生认为这些问题“非常严重,急需解决”,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实验室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关注,但对其严重性和急迫性认识不够。
2.2 实验安全经历
图2
图3
(4)在中学阶段,您亲自做过的化学实验的数目是?
(5)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关于安全,您的经历是?A每次实验前,老师都会介绍安全知识,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做出必要的示范;B学校为每个学生提供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实验服、手套等)齐全、质量可靠;C老师很少详细谈及安全问题,学生个人防护装备全无;D由于害怕出安全事故,很少安排学生独立做化学实验
(6)中学化学实验室有没有配备紧急冲淋洗眼器、急救药箱等安全设施?
图2显示,学生在中学阶段亲自做过的化学实验数目相差很大。大部分学生亲自做过的化学实验数目小于10个。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少,学生们所获得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必然有限。
图3显示,26.4%的学生选择在中学阶段“老师很少详细谈及安全问题,学生个人防护装备全无”,23.2%的学生选择“由于害怕出安全事故,很少安排学生独立做化学实验”,虽然有54%的学生选择“每次实验前,老师都会介绍安全知识,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做出必要的示范”,但是只有极少数(1.8%)的学生所在的中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了齐全、质量可靠的个人防护装备。可见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缺乏安全教育和训练,安全防护装备稀缺,这反映出学校对实验室安全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够。图3第(6)题的数据更加印证了这一结果,仅有18.1%的学生选择中学实验室配备了紧急冲淋洗眼器等安全设施,55.4%的学生不清楚这一情况,说明这些学生平时不注意安全设施存在与否,安全意识低。
2.3 实验室安全环保行为
教学小组还设置了以下问题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环保行为进行了调查(图4):
图4
(7)您做实验时取用浓酸、浓碱、乙醚等强腐蚀性或挥发性的化学试剂是如何操作的?A在普通实验台操作;B在通风橱内操作;C在普通实验台操作,因为实验室没有通风橱。
(8)您在中学实验时产生的化学废液是如何处理的?A直接倒入下水道;B全部倒入同一废液桶;C根据废液性质分别倒入不同废液桶。
(9)实验时产生的废液,您知道应该将其倒入哪类废液桶吗?
图4显示,只有34.8%的学生知道“取用浓酸、浓碱、乙醚等强腐蚀性或挥发性的化学试剂时应在通风橱内操作”,30.4%的学生表示没有正确操作的原因是实验室没有通风橱。在实验室废液处理问题上,只有40.2%的学生是“根据废液的性质分别倒入不同的废液收集桶”,其余学生选择“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全部倒入同一废液桶”,只有8.7%的学生清楚废液分类收集的知识,大部分学生是一知半解(65.6%)或全然不知(25.7%)。学生废液处置不当的原因,一方面是实验室缺乏相关的回收装置和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学生也缺乏相关的知识。
2.4 实验室安全环保教育
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实验室安全环保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意识。教学小组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10)您是否接受过安全与环保方面的教育,接受途径有哪些?(多项选择)
(11)中学实验课时老师是否讲过实验室安全环保方面的知识?
图5结果显示,除了4.6%的学生外,其他学生均通过学校课堂、电视、网络、报刊杂志、手机新媒体及其他(按照选择百分比由大到小排序)手段,不同程度地接受过安全环保教育,而学校课堂是学生接受安全环保教育的首要途径。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知识传授情况,只有6.9%的学生选择“中学实验课时老师讲授了很详细的安全环保知识”,71.4%的学生选择“有讲一点”,21.7%的学生选择“没有讲过”。可见,中学实验课堂的安全环保知识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并未得到真正发挥。
上述调研表明,化学类专业新生实验室安全环保意识差异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1)学生实验经历少,缺乏实操锻炼的机会;(2)学校对实验室安全环保不够重视,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够;(3)实验室本身缺乏安全环保设施;(4)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安全环保教育不足。
3 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调研发现的问题,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意识,大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首先,形成系统化的安全环保教育体系。学校在加强实验室安全环保制度建设的同时,应该单独开设实验室安全环保课程,并通过讲座和知识竞赛,系统讲解安全环保规章制度和相关知识,并组织各种形式的逃生、事故处置演练等,使学生安全环保知识系统化,提升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中山大学化学学院从2009年开始,独立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其次,将安全环保教育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师结合实验课程对学生进行安全环保教育,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监督;实验室管理人员为教师和学生营造安全环保的实验室环境和文化,同时对教师和学生的实验室安全环保行为进行监督;学生之间通过轮流值日进行相互监督,同时可对实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意见及建议。形成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三者之间全员参与、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营造安全环保的实验教学。
第三,建设实验室安全环保文化。加强实验室安全环保教育和宣传,做到实验室的安全环保制度上墙,设计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标识标语及温馨提示,张贴在实验室合适位置,通过文化氛围的熏陶,使师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安全环保行为。
第四,完善实验室安全环保设施。实验室应该配置相应的通风和排风系统;提供废弃物分类收集的容器和指引;配备灭火器、灭火毯、洗眼器、应急药箱、报警电话等应急设施与物品;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的消防喷淋系统等;提供防护手套、口罩、面罩等日常防护用品。
参考文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