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晓丽. 师范类专业分析化学一流课程的建设思路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2, 37(7): 2204080-. |
[2] |
马晓爽, 郑成斌. 从量变到质变——“拔尖计划2.0”阶段化学拔尖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J]. 大学化学, 2021, 36(2): 2002015-. |
[3] |
张恒,刘刚,马莹,宋其圣,印志磊,苑世领. 拔尖计划特色课分子模拟实验中的思政案例设计[J]. 大学化学, 2019, 34(11): 82-87. |
[4] |
李育佳,贾叙东,陈露洪,朱成建. 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化学拔尖人才培养全过程[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4-17. |
[5] |
张鉴予,王锐,关文彦,姜久兴. 浅谈三年“拔尖计划”经历的收获与期望[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46-150. |
[6] |
马莹,印志磊,张恒,李晓燕,宋其圣. 化学专业拔尖学生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大学为例[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23-26. |
[7] |
郑啸,阮永红,周金梅,郑锦丽,魏爱琳,姜海容,林敏.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中的有机模块化实验探索[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05-109. |
[8] |
渠瑾. 我在“化学拔尖计划”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上的三项小尝试[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32-136. |
[9] |
杨李鑫昊,罗家俊,沈雨澄,于跃,孙浩然,郭玉鹏. 关于为拔尖人才培养开设的“学科前沿”类课程的探讨[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37-145. |
[10] |
姜久兴, 巢晖, 郭燕, 李淑君, 林莉莉, 朱芳. 中山大学化学“拔尖计划”人才培养探索[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50-61. |
[11] |
蔡苹,胡锴,罗威,邓鹤翔,程功臻. 武汉大学“化学拔尖计划”的探索与实施[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41-44. |
[12] |
李维红,张奇涵,李娜,王颖霞,裴坚. 注重基础 促进交叉 尊重选择 培育英才——北京大学化学学科“拔尖计划”十年[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7. |
[13] |
彭淑女,邵文尧,陈招斌,李华敏,杨利民.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对拔尖人才培养的探讨与思考[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19-123. |
[14] |
王佰全. 南开大学化学本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8-22. |
[15] |
郑啸,阮永红,周金梅,郑锦丽,姜海容,林敏.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中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进阶培养模式探索[J]. 大学化学, 2017, 32(9): 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