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万坚, 任彦亮, 饶立, 魏林, 李永健, 邓阳, 孟祥高, 原弘. 蛋白–配体复合物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与教学实践——COVID-19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线上教学的案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3066-0. |
[2] |
张树永, 戚明颖, 宋爱新, 李英, 牛林, 苑世领, 郝京诚. 化学类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路与重点——以山东大学物理化学一流课程建设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8024-0. |
[3] |
查正根, 兰泉, 郑媛, 蒋俊, 李玲玲, 朱平平.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课程一流建设[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7084-0. |
[4] |
赵新筠, 陈喜, 周忠强, 吴腊梅, 张展. 构建网络学习资源提高民族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9003-0. |
[5] |
马忠杰. 立体角在结构化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0, 35(9): 209-213. |
[6] |
王丹. 浅谈结构化学中量子力学公设的讲解[J]. 大学化学, 2020, 35(9): 173-177. |
[7] |
毛双. 结构化学课程的“在线教学”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5): 19-23. |
[8] |
雷鸣, 杨作银, 李亚平, 蒲敏. 基于“1+2”模式的结构化学课程在线教学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5): 98-103. |
[9] |
曾艳萍, 黄齐林, 谢建新, 白红梅. 基于线上资源和平台的在线教学实践——以电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 大学化学, 2020, 35(5): 141-146. |
[10] |
毛双. 坚持教研结合、提高学习积极性——疫情下的结构化学教学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5): 158-163. |
[11] |
田童瑶, 张颖. 我国化学科普资源简介及类型分析[J]. 大学化学, 2020, 35(11): 9-16. |
[12] |
吕洲, 朱倩倩, 李群, 王宗花, 毕赛. 新工科视域下青岛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10): 87-91. |
[13] |
张恒,马莹,刘刚,张冬菊,宋其圣,苑世领. 分子模拟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9, 34(9): 26-31. |
[14] |
孙宏伟,陈兰. 结构化学课程中波函数3D图的VRML实现[J]. 大学化学, 2019, 34(7): 100-104. |
[15] |
李慧慧,吴承春,肖湘平,王运. MOOC资源的有效利用——基于SPOC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J]. 大学化学, 2019, 34(7):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