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万坚, 任彦亮, 饶立, 魏林, 李永健, 邓阳, 孟祥高, 原弘. 蛋白–配体复合物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建设与教学实践——COVID-19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线上教学的案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3066-0. |
[2] |
孙宏伟, 陈兰. 以一流资源支撑结构化学一流课程建设[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8056-0. |
[3] |
马忠杰. 立体角在结构化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0, 35(9): 209-213. |
[4] |
王丹. 浅谈结构化学中量子力学公设的讲解[J]. 大学化学, 2020, 35(9): 173-177. |
[5] |
毛双. 结构化学课程的“在线教学”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5): 19-23. |
[6] |
雷鸣, 杨作银, 李亚平, 蒲敏. 基于“1+2”模式的结构化学课程在线教学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5): 98-103. |
[7] |
毛双. 坚持教研结合、提高学习积极性——疫情下的结构化学教学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5): 158-163. |
[8] |
张恒,马莹,刘刚,张冬菊,宋其圣,苑世领. 分子模拟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9, 34(9): 26-31. |
[9] |
孙宏伟,陈兰. 结构化学课程中波函数3D图的VRML实现[J]. 大学化学, 2019, 34(7): 100-104. |
[10] |
孙宏伟,陈兰. 几点提升结构化学模型实习课效果的举措[J]. 大学化学, 2018, 33(6): 18-20. |
[11] |
王丹. 简单Hückel分子轨道理论判断H4分子及离子的几何构型[J]. 大学化学, 2018, 33(3): 84-86. |
[12] |
路慧哲,张莉,段红霞,马琛. 结构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8, 33(2): 36-39. |
[13] |
朱月香,厉建龙. 结构化学小班讨论介绍——态叠加原理[J]. 大学化学, 2018, 33(2): 40-42. |
[14] |
饶立,任彦亮,万坚,李永健.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构化学一维势箱理论和HMO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 大学化学, 2018, 33(11): 34-41. |
[15] |
朱月香,来鲁华. 结构化学小班课教学情况介绍[J]. 大学化学, 2017, 32(7): 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