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盛骞莹, 张文清, 王燕, 赵怡, 刘海燕, 钱俊红, 张波, 王氢, 胡坪. 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个性化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探索与思考[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2027-0. |
[2] |
刘云凤, 阎小青, 乔增杰. 以培养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为导向的分析化学实验混合教学模式[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6046-0. |
[3] |
展鹏, 刘新泳. 形象化教学方法在药学专业化学类课程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8064-0. |
[4] |
喻冬秀, 钟建军, 梁锐杰, 王悦辉. 基于产品开发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探索——以现代化妆品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09022-0. |
[5] |
李田, 张攀, 边磊, 关玲, 徐烜峰, 张奇涵, 王婕妤, 王颖霞.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设置计算化学模块[J]. 大学化学, 2021, 36(1): 2012048-0. |
[6] |
曾艳萍, 李明, 林洪, 黄齐林. 混合式教学在“有机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0, 35(9): 47-52. |
[7] |
吕银云, 阮婵姿, 张春艳, 潘蕊, 许振玲, 任艳平. 对“Co2+鉴定”实验的再认识——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最好案例之一[J]. 大学化学, 2020, 35(9): 89-95. |
[8] |
曾秀琼, 蔡吉清, 顾昊睿, 王敏, 徐孝菲. 基础化学实验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9): 26-30. |
[9] |
艾玥洁. 计算化学辅助无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 大学化学, 2020, 35(8): 122-128. |
[10] |
马亚鲁, 马骁飞, 田昀, 秦学, 高洪苓, 刘华姬, 鲁凡丽, 王晓东, 王兴尧, 李丹峰, 王建辉. 价值引领融入“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的课程思政建设[J]. 大学化学, 2020, 35(8): 48-53. |
[11] |
汪婷, 张宗培, 何占航, 李恺.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一元酸碱溶液pH的定量计算问题[J]. 大学化学, 2020, 35(8): 129-134. |
[12] |
张玉荣, 林森, 袁耀锋.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大学化学, 2020, 35(8): 13-16. |
[13] |
李玲, 张弛, 王娟, 朱文华, 李悦, 吴志勇. 基于便携式多元反馈机制的无机化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 大学化学, 2020, 35(8): 6-12. |
[14] |
要红昌, 李一珂, 武杰, 李中军. 传统文化蕴含的化学智慧在元素无机化学教学中的有机融入[J]. 大学化学, 2020, 35(8): 54-59. |
[15] |
李晖, 谭君蕊. 氢元素教学内容的重构[J]. 大学化学, 2020, 35(8): 75-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