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入融合,以在线开放课程为核心的一流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靶点。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线下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践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创新,是对一流课程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介绍大连理工大学在“物理化学”中国大学慕课(MOOC)建设及应用于本科教学的一些举措和经验,推广至省内跨校共享,建立了“1+M+N”混合教学新模式。实践表明,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贯穿教学全过程、发挥MOOC的“教学增效”作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针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目标及教学现状,建设了分析化学实验MOOC平台。基于学生试用及反馈,对该平台进行了完善,并讨论了实验课程MOOC平台建设的发展趋势。
以天津大学无机化学课程在2015–2018学年开展的由混合式教学逐步过渡为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为例,充分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在全校范围内30余个自然班大规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度低、学习主动性差的问题。本文将从教学模式转变、在线资源建设、在线和线下督学、成绩分析和教学思考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探讨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为高校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营养化学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以其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灵活的学习环境和针对性的教师指导,有效解决通选课面临的学生专业不同、人数众多、学时有限的突出问题。构建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提升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波谱化学SPOC课程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为依托,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学习的特点,通过改善教学方法、设计课程流程、优化在线视频课程内容、体验授课及学习过程、分析实际教学结果等方面,进行波谱化学课程教学的设计与改善。本课程旨在探索SPOC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和构建更有深度、有意义、有效果的教学方式。
结构化学在大学化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属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课程,因此适合运用“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围绕结构化学课程中的两个重难点和知识点,即“一维势箱理论”和“休克尔分子轨道(HMO)理论”进行了“一维势箱和HMO法用于烯烃离域电子处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详细介绍了该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并分析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我们认为该翻转课堂教学不但加强了学生对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从结构化学基本原理出发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体合作意识。
翻转式课堂和闯关式课堂都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从翻转课堂和闯关式学习策略两者相结合的理念出发,以化工原理课程为载体,蒸馏章节为例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根据化工原理课程的特点,设计介绍了翻转式课堂和闯关式课堂结合融入该课的教学方法及取得的效果,主要包括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成效特色四个方面,研究出了一种适合本科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旨在为教学者提供参考意见。
针对近代化学基础(有机化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SPOC+翻转课堂+传统课堂+全过程考核”的混合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模式的建立,有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课堂改革是高水平大学长期没有解决好的共性难题,四川大学经过十年教学改革,形成了一套在校内广泛推行的人才培养“川大模式”的雏形。本文站在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宏观视角,重新审视新时代的教育使命,通过分析教育对象现状,解析其主客观需求的不一致性,结合大学化学课程实践,阐述“非标准答案考试”这一学业评价改革方案对人才培养的价值,认为它反映了对人才培养去标准化的理念,体现了学校和教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是培养学生境界、提升学生格局的有效手段,是德育与双创教育、学科教育融合的载体,能够有效支撑和保障一流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科教学中好操作、好推广、好展现的教学范式,成为破解大学课堂教学难题的一支能用、好用的利剑。
针对目前高校课程教学过程性评价方式存在工作量大、不准确、缺乏必要的平台等问题,基于微信的便捷性、易沟通的特点,以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搭建过程性评价平台。实践证明,该平台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课前、课堂、课后的学习情况,同时能很好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从不同角度讨论改进大学化学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探索了在化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营养化学”中采取“课堂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调研学生参加活动的期望值、活动过程的参与度以及活动后的收获。研究发现:“课堂辩论”中的表现和收获均受到省份、性别、专业等因素的影响,而“课堂辩论”将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培育,医学伦理和专业教育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养成终生受益的批判性思维素养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体系。
精心设计和实施了混合式教学措施,并探索了启发式、生活情景式与穿插化学史教学等行之有效的兴趣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有效提升了农科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深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对物理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将来源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丰富案例贯穿于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在高等教育的MOOC浪潮化进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社会性被逐步淡化,造成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本文以教学辅助工具——课立方系统为例,简要介绍了如何有效融合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于一体,从而有效地增强学习行为的社会性,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基于新时代对化学工作者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新要求以及现阶段大学化学类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针对化学类专业英语听说课程,试从专业词汇和重要句型两个方面,探索“听说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多模式教学方式在提升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和改善教学效果方面的应用。
介绍了大学化学课程思维导图的制作方式、制作思路和制作步骤,探讨了将思维导图用于大学化学课程各章节学习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学好大学化学课程。采用思维导图学习方法后,学生对大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增强,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尤其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以分析化学中“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章节的教学为例,探讨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设计、课堂应用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思维导图设计环节突出新知识点的衍生、新旧知识点的关系及章节的归纳总结;课堂实践环节强调思维导图在板书上的引导作用,结合多媒体讲解进行教学互补;课后作业环节重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实践结果及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在大学课堂教学引入思维导图是必要的,能系统地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效果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