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涂梦, 刘小睿, 尹钰芸, 彭嘉琪, 白芮华, 张伟, 沈永淼. 可见光诱导无金属催化合成邻四氢呋喃基苯乙酮肟醚[J]. 大学化学, 2023, 38(5): 211 -219 . |
[2] |
陈学琴, 姚丽, 刘杰, 张群朝, 蒋涛, 施德安, 王国成.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构建一致化的教学大纲——以高分子物理课程为例[J]. 大学化学, 2023, 38(3): 125 -130 . |
[3] |
周瑶瑶, 龙江爱, 王颖, 王茜, 王瑞, 王豪婧, 马睿彤, 檀林玉, 马思齐, 李琰, 柳凌艳. 仪器分析化学实验拓展与应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阴离子[J]. 大学化学, 2023, 38(2): 154 -162 . |
[4] |
刘治彤, 赵子逸, 彭渤, 曲玥名, 田松麟, 俞寿云. 过渡金属催化的6-苯基-5, 6-二氢-2H-吡喃-2-酮的合成——推荐一个大学有机化学综合实验[J]. 大学化学, 2022, 37(2): 2105004 - . |
[5] |
汤义涵, 徐嘉伟, 王佳鑫, 王钰如, 薛冰, 张致慧. 第33届江苏省化学竞赛选拔赛有机试题解析[J]. 大学化学, 2021, 36(4): 2005042 - . |
[6] |
郭霖, 隋坤艳, 丛海林, 张小艳, 王久兴, 王彦欣. 一道自由基聚合综合习题——高分子化学习题形式创新与作业功能拓展[J]. 大学化学, 2021, 36(4): 2005073 - . |
[7] |
陈玉清, 陈双雯, 姬媛媛.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改造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1, 36(2): 2002057 - . |
[8] |
王文君, 冯丽娟, 向灿辉, 尹田鹏, 孙智勇. 基于“超星泛雅平台+学习通”快速完善课程的技巧和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5): 169 -173 . |
[9] |
薛斌. 大学化学多维度教学模式探索[J]. 大学化学, 2019, 34(7): 1 -5 . |
[10] |
陈亚芍, 苗秀秀, 王长号, 张颖, 雒婷雯. 物理化学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探索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9, 34(3): 5 -10 . |
[11] |
彭淑女,邵文尧,陈招斌,李华敏,杨利民.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对拔尖人才培养的探讨与思考[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19 -123 . |
[12] |
杨奇,陈三平,邸友莹,周春生,高胜利. 再论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和发展[J]. 大学化学, 2017, 32(6): 46 -67 . |
[13] |
姚忠平,姜兆华,李春香,强亮生,黄玉东. 跨学科应用型研究生课程“表面物理化学Ⅱ”建设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7, 32(10): 1 -6 . |
[14] |
赖雪飞,谢川,龙沁,廖立,周加贝,何菁萍,鲁厚芳. 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的化学课程评价探索[J]. 大学化学, 2016, 31(6): 16 -20 . |
[15] |
吕萍,王彦广. 经典有机反应中的极性反转[J]. 大学化学, 2016, 31(5): 49 -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