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青林, 刘克松, 田东亮. 结合PBL的思维导图法在大学化学“四大平衡”教学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20, 35(9): 17-25. |
[2] |
陈怀侠, 党雪平, 葛伊莉, 黄建林. 基于逻辑思维主线的分析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9): 53-57. |
[3] |
王萍, 林世静, 陈赤阳, 马磊, 饶红华. 短学时有机化学教材建设与应用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7): 32-38. |
[4] |
刘国坤,邹义松,陈甘雨,王炬勇,郑红,谢泽中,卢江龙,周志明,刘涛,罗思恒.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与学的探讨[J]. 大学化学, 2020, 35(3): 41-46. |
[5] |
梅新兰,谢文娟,尹智敏,杨金凤.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实验化学教学研究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9, 34(9): 64-69. |
[6] |
翟红林,张晓昀,姚小军,李书艳,贾学庆,曹晶晶. 大学本科化学信息学课程的设计与优化[J]. 大学化学, 2019, 34(3): 11-15. |
[7] |
严赞开,马嘉俊. 潮汕工夫茶校本化学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9, 34(11): 33-37. |
[8] |
张恒,刘刚,马莹,宋其圣,印志磊,苑世领. 拔尖计划特色课分子模拟实验中的思政案例设计[J]. 大学化学, 2019, 34(11): 82-87. |
[9] |
李育佳,贾叙东,陈露洪,朱成建. 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化学拔尖人才培养全过程[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4-17. |
[10] |
张鉴予,王锐,关文彦,姜久兴. 浅谈三年“拔尖计划”经历的收获与期望[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46-150. |
[11] |
马莹,印志磊,张恒,李晓燕,宋其圣. 化学专业拔尖学生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大学为例[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23-26. |
[12] |
郑啸,阮永红,周金梅,郑锦丽,魏爱琳,姜海容,林敏.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中的有机模块化实验探索[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05-109. |
[13] |
任艳平,吕银云,郑啸,林敏,夏文生. “化学拔尖计划”“强化实验”课程平台建设与实践[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95-100. |
[14] |
渠瑾. 我在“化学拔尖计划”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上的三项小尝试[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32-136. |
[15] |
杨李鑫昊,罗家俊,沈雨澄,于跃,孙浩然,郭玉鹏. 关于为拔尖人才培养开设的“学科前沿”类课程的探讨[J]. 大学化学, 2019, 34(10): 137-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