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表观遗传修饰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信使RNA(mRNA)上存在的最为广泛的中间化学修饰。它在哺乳动物中存在较为广泛,证实m6A为mRNA上的动态可逆化修饰,它由甲基转移酶复合物(编码器)催化形成,同时可以被去甲基酶(消码器)氧化去甲基;m6A可以被结合蛋白(读码器)识别,进而调控mRNA的剪接、稳定性、翻译、出核等。相较之下,m6A在植物中的研究较少。本文将简要回顾目前m6A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m6A在植物中的研究结果,展望m6A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外界刺激时的潜在重要功能。
努力将现代教育理念、理论、技术和方法融入到结构化学课程教学中。具体而言,就是将课程目标层次化、教学内容国际化、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研究教学案例化等六“化”固化到结构化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逐步构建并实施了一套适合结构化学课程的、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SC@O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探索践行以知识与技能的深度教学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LIC Thinking为核心的综合能力与STE@M素养的教学之道。
通过分析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生波谱分析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我校的课程改革应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基于“知识+能力+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两个学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
对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的改革探索。对传统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增加了新的知识和实验技术。将有机人名反应、优秀的科研成果改编成新的实验教学项目,同时增设了新的微型实验、绿色实验、原子经济反应实验、全英实验。该实验内容新体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
当前理工科院校有机化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课程考试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课程考试作为高校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一种基本评价方式,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容置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针对有机化学课程考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完善。
经过几年来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建立了以基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为核心、开放性实验为拓展、研究性实验为延伸的培养模式,构建了“课证融合、课赛融合”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对化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针对高职院校目前有机化学课程中过程性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初步探索了由单元知识结构图、创新型作业、期中考试和日常考勤四部分组成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实践证明,该评价方案在客观地反映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同时,能很好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主要介绍“6S管理”在厦门大学基础化学教学实验室内部细化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实践与效果,特别是实验环境、物品定位管理、试剂管理、仪器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为高校化学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有效管理提供适应面广、操作性强的可借鉴经验。
介绍了一个大学化学综合性实验——铜卟啉合成及其敏化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该实验是一个科研转化的大学生综合化学实验,内容包括铜四苯基卟啉的合成、铜四苯基卟啉敏化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以及光催化剂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通过本实验,可以拓宽学生的化学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究能力。
从压电陶瓷传感器的制作出发,将合成方法、流延及丝网印刷技术、X射线衍射分析测试手段等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设计了基于PZT基压电陶瓷传感器研究的一个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案,有利于大学生在科研前沿体会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学科与材料器件等应用学科的综合运用。
依据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从不同角度导出了球形小液滴的热力学基本公式。明确指出公式中的压力为液体相的压力,不是气相压力。分别用熵判据和Gibbs自由能判据证明了小液滴的气液相平衡条件为物质在两体相的化学势相等。强调指出:相平衡条件具有普适性,与是否为孤立体系或封闭体系及其类型无关,不仅适于球形液滴,对其他形状的液体也适用。对文献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澄清了一些容易模糊的认识。
在客观分析色谱现象的基础上对色谱分离机理的传统解释提出了质疑和否定,并对色谱分离机理作出了新的解释。通过对色谱现象的研究和分析,不仅确定了一条流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还对固定相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能量场固定相的设想。由于对色谱分离原理进行了新的解释,因此对色谱现象提出了一个新的定义。
介绍了HA-A型标准缓冲溶液用最简式计算精确pH的两种思路。经证明,两种思路的最终结果一致,并用实例验证了思路二的正确性,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习者的推导能力和加深学习者对pH计算公式的理解,也是对现行分析化学教材有益的补充。
二维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现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新型二维纳米材料的分类、合成、性质和应用角度,结合TMDs、硅烯、层状氧/氢氧化物等实例,介绍了这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新兴的以二维材料堆叠为基础的范德华和同层异质结构的制备、性质及应用前景。最后,对正在飞速发展的二维纳米材料在未来将引发的新一代材料科学革命中展示出的活力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