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璐瑶, 朱祉翡, 李晨瑶, 黄又举, 徐伟明. 文教融合,以学促保——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在化学与社会课程中的呈现为例[J]. 大学化学, 2023, 38(9): 6 -13 . |
[2] |
臧丽坤, 路丽英, 闫红亮. 以“三全育人”为导向的化学与社会课程思政探索研究[J]. 大学化学, 2023, 38(8): 9 -14 . |
[3] |
岑智核, 朱彬琰, 黄又举, 章鹏飞, 徐伟明. 货币演变进程中的化学隐推力解析——推荐一个化学与社会沉浸式思政教学案例[J]. 大学化学, 2023, 38(2): 132 -139 . |
[4] |
谢洪珍, 干宁, 李天华. 化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三维度一核心”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化学与社会为例[J]. 大学化学, 2022, 37(10): 2109092 -0 . |
[5] |
朱彬琰, 王程, 李万梅, 章鹏飞, 徐伟明. 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化学与社会”课程建设与实践——以“一带一路”知识体系构建为例[J]. 大学化学, 2021, 36(7): 2011011 - . |
[6] |
武全香, 惠新平.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有机化学录播课教学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5): 48 -51 . |
[7] |
鲁立强, 帅琴, 李季, 邱海鸥, 彭月娥. 基于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和QQ群三结合的分析化学课程在线教学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5): 15 -18 . |
[8] |
曹敏惠, 石炜, 江洪, 徐胜臻. 基于MOOC“一站式”有机化学在线翻转课堂实践[J]. 大学化学, 2020, 35(5): 147 -151 . |
[9] |
李新学. 化学与社会课程考核的育人导向探索[J]. 大学化学, 2019, 34(11): 27 -32 . |
[10] |
蔡苹, 胡锴, 程功臻. “化学与社会”课程体系建设[J]. 大学化学, 2018, 33(9): 52 -54 . |
[11] |
臧丽坤,邓宇轩,邓晓惠,闫红亮,车平,李新学. 化学与社会文理渗透型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大学化学, 2017, 32(8): 32 -36 . |
[12] |
蔡苹,胡锴. “新闻解读式”教学模式在化学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J]. 大学化学, 2017, 32(2): 19 -22 . |
[13] |
车平,李新学,闫红亮,李文军. 化学与社会课程授课方式探讨[J]. 大学化学, 2016, 31(12): 49 -52 . |
[14] |
梁华定. 高师院校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大学化学, 2015, 30(5): 20 -25 . |
[15] |
尹文萱, 王兴涌, 王建怀. 具有矿业特色的化学与社会课程体系建设[J]. 大学化学, 2011, 26(2): 26 -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