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大类招生后,西安交通大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针对面向理科平台学生开设的普通化学原理实验进行改革的情况,改革包括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和强化过程考核等,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意识、主动探索意识、科研思维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及取得的效果。
南京大学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于"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完善了"专业学术类"人才培养的实验课程,加强了"交叉复合类"实验课程建设,探索了"就业创业类"人才培养的实验课程及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
介绍了自2017年以来天津大学大学化学课程使用在线课程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包括课程的组织模式、翻转课堂内容的选择、翻转课堂课时与课程总课时的比例、期末成绩分析和教学反思等。教学实践结果显示,选取学生在中学化学有一定基础的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课时占课程总课时的30%-50%时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完全传统教学的平行对照班。
元素化学是药学专业无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繁多,规律性不强,传统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元素化学教学进行了探究。
针对传统化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任务导向与雨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到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分析了任务导向与雨课堂相融合的特点,阐述了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实施以雨课堂为基础的任务导向式教学环节与方法,利用问卷调查和定性对比方式考查了教学效果。结果发现,该教学模式能够显著地提高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度和学生参与度;融合雨课堂能显著提高任务教学的效果;雨课堂能一定程度地改善日常教学管理;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兴趣和学业成绩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仪器分析实验是化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实验课程。结合课程特点和培养目标,提出了将比较教学法融入课堂的教学方法,指出了意义和作用,介绍了教学中开展比较教学的实践与应用。该方法加强了学生对仪器功能特点的掌握,激发其实验兴趣和创新精神,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比较过程中不断建构、丰富、提高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介绍一个综合探究实验——制备海藻酸钙微胶囊和纳米Fe3O4,研究其吸附水中有机物和金属离子的效果。本实验与前沿接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用简单的方法估算了丙酮碘化反应实验中用平均速率代替瞬时速率产生的方法误差,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10-4数量级,并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将综合实验"钛铁矿的综合利用"划分成若干个模块,并留有扩展的空间,可根据专业不同、教学层次不同和实验时间长短的不同自由选择其中的模块,达到各自特色的教学目的。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伯苓班本科生的无机综合实验课程中,开展"TiO2纳米粉体的掺杂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实验,学生自主选择掺杂元素及含量,以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不同金属及非金属掺杂的TiO2纳米粉体,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漫反射等手段表征所得材料,以甲基橙溶液模拟有机废水,研究催化剂在紫外光下的催化降解活性,选取性能最佳催化剂,测试其在模拟日光下的光解水性能。通过开展贴近科研前沿的实验内容,对伯苓班学生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培养他们的综合科研能力。
经典物理化学实验"磁化率测定实验"中,传统方法是使用Gouy磁天平,仪器笨重且操作复杂。本文提供一种新型台式磁天平,用于配合物磁化率的测定。文中通过测量三种亚铁化合物的磁化率,介绍该磁天平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数据分析。通过比较测量值和标准值,得出该仪器的测量误差小、精确度高,适用于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
介绍了一个本科生的仪器分析实验——光纤光谱仪的多样化组装及应用。利用光源、光纤和电荷耦合器件检测器等部件,组装出紫外-可见光谱仪、分子荧光光谱仪、近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激光诱导荧光光谱仪。通过本实验,不仅能够拓展传统光学实验的内容,而且可以通过自己动手组装仪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介绍一个综合型创新实验——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制备与表征。内容包括有机配体的合成及表征、荧光光谱的测试、金属离子的检测等。通过本实验的实践,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无机、有机和分析化学相关专业知识,提升实验操作技能,又能让学生了解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这一科研前沿领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研能力。建议将本实验纳入本科高年级综合化学实验课。
北京大学作为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高校,教学科研工作量突飞猛进,随之实验室危险废弃物(以下简称:危废)产量大幅增长。如何保证这些危废在校期间的安全暂存,成为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和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北京大学根据性质的不同对危废进行了分类管理,优化改进了实验室危险化学废弃物暂存柜结构;对暂存环境中挥发的VOCs进行了监测,并利用二氧化钛纳米线光催化剂对污染气体进行了净化测试研究。结果发现所有检测到的污染成分都能被光催化技术净化消除,显示出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很有潜力的VOCs净化手段,可用于解决校园危废的复杂VOCs污染问题。
填料塔与板式塔是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中的常见设备,而填料塔中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与板式塔中理论板数的确定是关键,教材中有关填料层高度的计算采用的是传质单元数法,而板式塔中理论板的确定采用是McCable-Thiele方法来确定的,有关传质单元数与理论板它们之间的关系介绍的较少。本文采用吸收因子法详细介绍了理论板数与传质单元数的求法,并由此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可用于二类塔的比较,对于填料塔的分析与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对吸收与精馏单元操作过程的学习与理解。
原子轨道形状不只由角量子数l决定,也与磁量子数m有关。本文讨论了当l和m的绝对值|m|一定时,如何根据角度节面的数目、形状及角度节面的对称性分布得出原子轨道的图像,同时探讨了原子轨道对称性匹配与原子轨道|m|之间的关系。
质谱解析是波谱分析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机化合物裂解规则是质谱解析的关键,掌握有机化合物质谱的碎裂规律对于化合物结构解析很有帮助。本文从本科教学的实际出发,对三类常见同分异构体羧酸-酯、醇-醚及直链-支链化合物的质谱碎裂规律进行梳理,并通过具体质谱解析实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裂解规律,提高质谱解析能力。
介绍了用BJH方法计算介孔孔径分布时对孔隙做了哪些几何假设和忽略、为简化计算做了哪些算术近似,以及各个参数的推导过程、孔径分布计算步骤和要点;还介绍了在目前仪器水平下BJH方法的适用范围,如何对数据进一步整理以便得到所需要的分析测试报告。文章为后续调整测试参数、改进测试方法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还讨论了在阅读实验报告时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
针对分析化学教材中统计数值表不够全面、抽象难懂的不足,开发了基于Matlab和Android平台的数理统计软件。该软件具有简洁的界面、直观的图像和自然的人机交互等优点,提供数理统计应用中的概率计算和统计检验所需的临界值,分布类型包括正态分布、t分布、χ2分布和F分布。该软件旨在辅助分析化学师生提高解题效率,从而将学习重点集中在数理统计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结果的合理阐释;也为此后专业统计软件的使用提供平稳过渡。本文介绍了该软件的主要特点,结合例题详细说明了软件的使用方法。
在201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分子机器作为最具应用前景的化学领域之一而广受关注。从属于其中的分子组装机器是一种能在微观尺度上精确控制化学反应的机器,又可称为纳米工厂。本文对纳米工厂的设计思路进行简要综述,结合工作原理与实际表现分析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前景与面临的诸多挑战加以陈述与总结。
借助对几道化学竞赛题进行解析,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