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施“课程思政”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主渠道。本文简要梳理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发展脉络,通过分析理科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困境,提出了在高校化学类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地方特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道德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责任担当教育等融入高校化学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争做社会主义建设可靠的接班人。
诚信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大学生的成才与社会发展。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有利于诚信教育的开展,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及实验教学中是否存在诚信缺失等问题,我们开展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综合调查结果及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总结出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失信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诚信教育实践。
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以“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为原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凝练成涵盖“家国情怀”“科学家/大国工匠”“科技创新(理论/技术和方法创新)”“安全环保”“社会责任/职业素养”“朋辈榜样”六大主题的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案例库,并结合多形态呈现的“智能+教学”实验教学模式,多途径强化教师“育德”能力,充分发挥化学实验课程育人功能。
应用技术型大学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大学,但若只重视应用型培养而忽视思政教育,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课程思政”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专业课程教师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下,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教育建设”有机融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教育建设。
化学在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但是错误的利用化学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危害,所以学校应致力于化工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是化工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现代化工生产的特点、化工环境保护技术和化工安全技术,其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本文围绕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特点,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构建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水乳交融。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创新教育理念,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思维品质等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生物、药学等化学近源专业面向大一新生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新形势下课程内容和思政教育融合并举,在无机化学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无机化学特点,分析专业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何挖掘无机化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无机化学课程的实践途径,提出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方法,以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针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阐明无机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结合笔者课程思政的教学实例,提出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和相关教学改革的举措,并对专业教师素质提出了要求。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深化专业课程教书育人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线,融入化学发展史、化学家的主要贡献、化学学科和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当代科技研究前沿等内容,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本文以配位化学基础中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例,对思政案例进行介绍。
对部分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探索。通过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双轨并行,构建了以大学化学知识为主体,以提升大学生的家国人文情怀、科学文化素养、科学思维方法为主导的大学化学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通过与课程知识的有机结合,开展爱国主义、哲学辩证思想、认识发展观、科学素养、品格意志力、社会规则秩序和安全意识等七个育人思想,对大学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具体案例和实施方法进行介绍。
在无机化学离子极化教学过程中,剖析了离子极化理论中矛盾的对立面及其主要矛盾,依据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及矛盾的复杂性分别分析了相互极化作用与反极化作用,利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提出了离子极化理论的局限,以此为基础构筑了以矛盾辩证原理为主线的离子极化知识框架。采用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借助典型例题的渗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离子极化的原理与应用,有效化解教学过程中知识点分散、学习难度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矛盾辩证原理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畴,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思政观也大有裨益。
无机化学及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最先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本文梳理了这两门课程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并着重从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社会责任感和担当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这三方面来说明课程思政在育人中的重要性。
在中国高等教育剧烈变革的时代,作为化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入校后开设的第一门实验课,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注重教学思政,对于提升实验操作技能、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爱国情怀、认识科学发展客观规律以及开拓思维创新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氧化型石墨烯制备实验为例,探讨了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时,充分认识科学研究在强国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理念。
主要介绍厦门大学专门为“化学拔尖计划”学生个性化培养“量身定制”的“trans/cis-[Co(en)2Cl2]Cl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谱鉴定”实验教学实施结果及探讨。以“trans/cis-[Co(en)2Cl2]Cl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谱鉴定”实验为载体,围绕着合成两大目标“质”和“量”,也就是以如何才能得到又“好”又“多”的trans/cis-[Co(en)2Cl2]Cl配合物等问题为导向,以所展示的详细直观的制备流程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为基础,以实验结果为依据,以设问、探讨的方式对合成过程、条件等进行仔细分析和深刻反思、判断,以展示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为落实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高校教育新模式,开展了分析化学课程的思政重构研究和教学探索。分析化学课程自身具有显著的可实验验证特性,特别适合科学论证、以理服人,适合课程思政重构。通过精心挖掘、设计思政元素和润物无声、情感共鸣的教学方式,实现了价值引领和对专业学习的促进效果。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本质是实现“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以分析化学课程中的色谱教学为例,结合多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色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课外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实施了“课程思政”的探究和实践。
如何在化学核心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当前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湖南大学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在化学分析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案例设计经验与思考,围绕化学分析各部分的教学特点,构建相应的教学案例,体现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同时提出具有普适性的课程思政设计理念。
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诸多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由于分析化学的开设时间较早,因而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于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笔者对分析化学的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林帮公式的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的挖掘。结果表明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秉持守正和创新的理念,能够很好地融入思政元素。
现代仪器分析是食品、制药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在仪器的发展和应用教学环节,有很多课程思政元素可以与专业知识结合。本文以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爱国主义等为思政元素,主要以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为基础,进行了思政教学案例的设计,为其他相关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以课程思政的视角进行教学探索与实践,通过挖掘仪器分析实验的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实验教学项目,搭建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间的桥梁,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要紧扣时代脉搏,理清教育方向,将大型分析仪器实验教学与祖国的需要连接起来,才能将储备的高科技人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货尽其通”。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毛发中的微量元素锌的实验结合目前社会热点聚焦问题和历史重要事件,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下,将思政教育巧妙地融合进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从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价值观影响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探索高校专业实验课的课程思政教育,在实践中获得了满意效果。
分析化学实验作为中药学和药学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课堂思政,是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应然之举。立足专业特点,设计与每一个实验相契合的思政主题,使课程中的每一次实验都转化成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而生动的载体。丰富而多元的课程设计,使得其中蕴含的价值引领、品格塑造的主导性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课程思政已在广大教师中深入人心,形成了共识。不同课程如何围绕着“立德树人”挖掘本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起全员、全程、全课程、全方位育人教育,使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课程思政之根本。为此我们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为例,探讨了渐进融入式的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从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和渐进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模块设计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实践,获得了良好效果。
作为“金课”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已成为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热点。本文以有机化学课程为核心,以高等有机化学与糖化学基础课程为外延,构建协同课程群。通过知识梳理,重整教学内容,使之在不同课程间合理对接,循序渐进,推动专业教学向能力与素质导向型转变。同时,立足有机化学学科,建设思政与人文资源库。依据课程特色,在协同课程群中构建矩阵育人模式,将思政教育自然和谐地融入到化学教育中,真正做到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化学专业人才是高校化学教育的目标。从有机化学发展史的三个阶段和我国有机化学发展等方面,介绍了兰州大学在基础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名人励志故事等内容,梳理了有机化学发展史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了解历史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立足于新时期对本科教学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探索了能力与品德同步培养的有机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将课程育人–知识育人–实践育人的新方法和新理念体现在有机化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创造性地将教书和育人进行有机结合。在知识培养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勤思考、善思考的习惯,而且更重要的是强化对学生品性修为的塑造,为高校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有机化学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资源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进而达到传授专业知识并育人的目的。有机化学中的课程思政资源非常丰富,融入点也很多,作者概括为以下四个主要方面,并探索将其应用于有机化学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工作的途径:1)辩证唯物主义的呈现和深化;2)爱国情怀的激发和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3)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4)科学发展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和渗透。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线上教学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时空分离,导致课程思政不如面对面交流沟通有效。为了提升在线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本研究探索了“基于脑、适于脑、促进脑”的有机化学思政案例设计与具体教学实践。
大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将思政元素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和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本文以有机化学课程的“生物碱”一课作为教学设计案例,具体探讨在学习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与呈现、教学活动开展以及教学评价设置等环节中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
为系统地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逻辑性地设计课程思政案例,发挥专业课在立德树人中的推动作用,以有机化学为例,研究了如何高效、系统、易操作地引入课程思政,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四步法”。该方法已经在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了作用。本文采用举例的形式介绍了如何利用此“四步法”设计和编排课程思政案例。
为切实推进有机合成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从凝练双重育人功能的课程教学体系、深化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教育、增强绿色化学发展与环境和谐共生意识、深挖思政教育与有机合成课程的交融点等方面探索了思政教育融于有机合成课程教学体系的具体实践措施,构建了有机合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系统化、针对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依据农科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特点,结合当前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专业素养等实际情况,将思政教育融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在确立课程目标、挖掘并凝练德育元素、构建思政教育素材库、构建符合农科特点的授课形式、开设思政专题报告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使其成为高等农业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
为充分挖掘有机化学课程糖类化合物章节中的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对该章节的学习目标进行了梳理,并据此设计了学习内容,构建了以糖类化合物知识为主体,以糖的结构和合成研究史、有机化学学科思想、中国在糖化学研究中的贡献等人文素材为主导的糖类化合物章节教学体系。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卤代烃章节的讲授为例,引入芥子气化学武器、氟利昂制冷剂、氟烷麻醉剂、有机氯杀虫剂和格利雅试剂等事例,探讨在教学中将专业知识、专业科普和专业思政进行深度融合,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卤代烃,明白科学道路永无止境,懂得利用专业知识造福人类。
食用香料化学是面向香料香精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是食用香气仿真学和食用香精工艺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向学生传授食用香料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民族自豪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勇于探索崇尚真知、追求完美永无止境、不怕吃苦、持之以恒、法制意识、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等内容融入食用香料化学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政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物理化学作为化学类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据课程思政内涵,结合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目标,从学科发展史、科学家简介、经典理论和方法、学科交叉、科学发展前沿以及物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6个方面挖掘梳理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要点,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同时给出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和评价方法。
为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借助MOOC教学新阵地,积极挖掘物理化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对物理化学MOOC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文中列举了物理化学与哲学思维、走近化学家、赏古诗学物化、学物化倡环保等课程思政的实例并实践了“导学-研学-思学”三阶段物理化学MOOC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利用HPS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针对农业院校中物理化学课程理论性强、覆盖专业多、选课学生多的特点,提出了物理化学课程思政的实践原则,分析了实践效果,讨论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这些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物理化学课程的育德育人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爱国主义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为农业大学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高分子化学具有丰富的思政资源和广泛的授课对象,有利于高校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本文以高分子化学为课程载体,认真挖掘思政元素,合理设计授课过程,探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以Carothers方程为例,通过对其推导过程、适用领域、应用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开展大学“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在高分子材料合成创新实验课程中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素材,围绕高分子材料中的“卡脖子技术”“中国故事”“工程伦理”“工匠精神”等四方面,培养学生的“学术自信”“科技报国”“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精神”。
“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是化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也是功能材料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将思政元素多元化引入课程教学中,分别从思政元素与讲授内容的结合、引导学生对相关学科前沿的讨论和总结撰写综述论文并主动参与科学研究三方面对“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力求在教学内容不断拓展、教学方法不断丰富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高分子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与理论课程相融合,推进功能高分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功能高分子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紧迫性,指出该课程与课程思政元素的映射与融入点,阐述了将课程思政元素与理论课程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功能高分子授课中融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使学生更加明确思想信念,提升心理素质,端正价值取向,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分子人才。
聚集诱导发光(AIE)作为一种由中国科学家首先提出并被世界所公认的前沿科学理论,为化学学科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载体。通过对AIE理论和其发现者——唐本忠院士科学研究事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科学前沿进展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为学生树立科研报国、永攀高峰的光辉典范。本文介绍了郑州大学化学学院以“聚集诱导发光(AIE)”理论为载体开展化学类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实践和相关思考。
以深化课程思政教育为目标,以材料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为载体,重视课程内在的教育属性和人文属性,实行德育与智育并行策略,探究材料化学论文写作课程中结合思政内容强调道德素养的途径。采用跨学科同台授课、朋辈教育引领、师生陈述点评等方式,着重培养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的学术写作能力,学术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践行培养高水平与高素质一体人才的目标。
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号召,探讨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进行教书育人的重要实践。通过对环境化学绪论课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在保证知识体系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了课程的思政元素,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这种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完成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认识当代主要的环境问题,明确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授课与学习难度大。虽然丰富的教学内容给课程思政提供了素材与切入点,但是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时间有限,难以很好地将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笔者将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结合,将“思政元素”融入“雨课堂”课件库的建设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以期实现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力争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效果。
通过大学专业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深度融合统一起来,以培养知识丰富、思想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生物化学课程为例,从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和疫情期间线上课程教学三个方面,介绍将生物化学与化学相结合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
在绿色化学课程中实施思政改革,对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教材《绿色化学原理与应用》中不同章节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元素,并提出了两种新的思政教学方法,专题调查和讨论以及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各项课程思政的内容,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主动将对绿色化学的学习与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联系起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对所学知识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而倍感自信。
师范院校探索化学专业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既丰富了化学专业英语课堂内容,也有助于解答学生的思想困惑。在分析师范院校化学专业英语课程特殊性及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系统梳理,探索如何在听、说、读、写等教学环节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爱国情操、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以“走近诺贝尔化学奖(双语课程)”为例,探讨理工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探索。
利用化学通识课程平台,通过合作式课堂使化学知识与法治精神碰撞交融,同时结合案例融合法治和思政教育,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发现化学对于人类文明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法治精神,敬畏化学、用好化学、管好化学,以法为圭臬,培育新时代青年。